新农社的拯救老物种老味道计划

14.04.2017  00:05

  正如地球上那些曾经存在过的珍稀动植物、那些曾经温暖我们记忆的老物件一样,一些珍稀的天然老味道正与我们渐行渐远。以前的小红稻米饭、糯米粑粑、玉米棒子、绿豆汤香溢满屋,那时候走进一个村子就可以闻到谁家在做红烧萝卜、谁家在做蒜香仔鸡……可现在那么多的山珍海味却怎么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现在西红柿的酸甜度值是2.77,而过去是3.24,损失了近15%,维生素C含量比30年前下降了17毫克;糖含量从5.29%降到 4.95%。相反,西红柿硬度却从6.86上升到12.10。另外菠菜的营养价值只是老品种的 70%。于是人们都在感叹如今瓜不香、果不甜、菜无味……

 

老物种老味道现状

曾经的老物种、老味道的渐趋消亡引人深思。尤其是近几十年传统的优势农作物以及繁衍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已经逐渐消亡,这将撕裂了我们的农业文化历史,换句话说我们的孩子已经不知道他们的父辈们曾经是如何的耕作 生活 ,于是作为农民的后人以及作为新一代农人,有责任行动起来把这支文化根脉传承下去……

 

拯救老物种的意义

①可有效解决国民餐桌上的食品安全问题;

②让国人的日常饮食更营养健康;

③改善生态环境,包括土壤、水、空气;

④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⑤传承我国悠久的农耕文化;

⑥可填补我国农耕文明史的空白;

 

关于新农社

新农社系昆仲农业旗下主打品牌,本着“精耕细作、匠心极致”的商品理念专注于传统农产品的研究开发。新农社尊重谷法自然,不做“新”品种,不做舶来品,不做反季节,不用化学肥药,不做转基因,不用塑料大棚,专注于祖辈们留给我们最“土”最“本分”的农产品。赋予其全新的品牌理念和文化内涵以提高其附加值。新农社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更具安全、个性、特色的农产品。矢志做到每件商品都别致而富有韵味。矢志成为绝对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农业品牌典型代表。让每位消费者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和生活的美好。享受着传统与现代高度融合带来的独特快感。

目前新农社已经恢复量化生产了“千年小红稻”、“红香稻”、“小油菜”、“小萝卜”、“老黄豆”“陈年六安茶”等优质老物种。接下来将不断有一些老物种重新走向市场。

 
 
 

拯救老物种的方法

目前大部分老物种都散落在民间,技术层面上的工作就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搜集整理、甄别精选。还有一大部分工作就是挖掘整理这些搜集过来老物种的历史文化、追根溯源赋予其内涵,提高其附加值。

老物种消失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产量低,从而遭到人们弃种,所以当务之急我们需要更多人参与老物种的实践种植,然后和各大院校和科研机构利用现代的技术进行提纯复壮。制定各个老物种的种植技术标准,生产加工技术标准等。

归根结底,我们致力于老品种老味道的拯救开发,最终还是要得到市场的认可,这是我们乃以生存的生命线,于是我们必须为消费者打造一个便捷流畅的“复合式”销售渠道。

新农社将推出“新农社”有机农产品线上交易平台,计划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以及最权威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让消费者最直接的最安全的接收到真正优质的有机产品信息。

由于老物种地域特色非常明显,所以需要不同地区的人们联合协同开发,各自分担拯救其当地的老物种,进行实践种植之后,统一推上“新农社”有机物种销售平台。目前新农社已经形成了一套较完善并可复制的营运模式,这样可以让各地的老物种种植参与者很便捷的得到技术层面的支持。

老物种、老味道的拯救开发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在这里所要提到的是,理性告诉我们并不是“唯老为尊”,并不是所有“老”的东西都是好的,因为过往的种植养殖技术还是比较低下的。我们的原则是只要不违背自然规律的一切科学技术都可以应用到新农社的实践中来。

 
 

拯救老物种老味道迫在眉睫

我国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现如今我们曾经引以为傲传统的农耕文化,在近几十年中已经逐渐丧失殆尽,而老物种、老味道却是农耕文化的支撑点。现如今我们的孩子已经不知道他们的父辈们曾经是如何的耕作生活,这必须让我们重视起来。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把这根文化根脉传承下去。一些老物种已经或者即将濒临灭绝。

 

现代文明的发展带来的是科技的进步,并同时带来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流失以及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在过去的近三十多年,几千年来传统农耕文化文明已经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我们未来将老物种的种植养殖结合文化渊源整理打造农耕博物馆,我们将传达的不仅是传统农业的发展历程,更要唤起人们对环境的爱护、对食品安全的警示和对中华几千年文化的敬仰。

我们再次呼吁更多的朋友加入这项事关子孙后代舌尖的事业。为此,我们通过实际种植来拯救那些濒临灭绝的珍稀老味道、老种子,希望和身边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们,一起发现老味道,拯救老味道,分享老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