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精彩演绎“民生中的民生”

22.02.2017  11:42

      “有病及时看,住院不用怕,合作医疗能保驾……”这是广大农户对新农合政策的生动表述。2016年,新农合让我市农民继续享受实实在在的民生实惠—— 新农合,精彩演绎“民生中的民生”

田家庵区7岁女孩“小杨杨”,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16年在省立医院住院治疗花费近20万元,根据“新农合”90%的报销比例,“小杨杨”的父母只需付10%,还不到2万元,让一家人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2016年,我市“新农合”参合率为100.58%,参合人口234.4万,年筹集农合基金达12.7亿元,全年农合基金支出超11亿元……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让“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落在实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真真正正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为我市广大农民撑起了一把惠民医疗“保障伞”。

从求医到接诊  经济与民生协调同步

新农合推行之前,虽然各级政府一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状况,但是由于医疗负担过重,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问题始终没能得到较好地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时有发生,以致陷入“贫困陷阱”之中难以自拔。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新农合列入民生工程重点工作,各级财政年初足额预算新农合配套资金,及时划拨上级财政补助经费,对新农合统筹基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2016年我市的农合大病保险工作继续保持了全覆盖。

为了积极探索新的农合基金管理运行模式,集中精力做好农合的日常工作,我市已将外伤保险报销的受理和补偿工作委托商业保险公司经办。保险公司在承办外伤补偿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农合制订的政策和工作程序,并接受农合机构的检查指导。

同时,我市制定了《淮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实施方案(2016版)》,将大病保险的起付线由1.5万元降到了1.2万元,较好地提升了我市大病保险的受益面。为更好地缓解贫困人口的就医困难,对困难群体大病保险起付线减半计算,降低至0.5万元,新农合参合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得到了巩固和提高。2016年全市共有6117人次得到了大病保险补偿,补偿金额4568.74万元。

从治病到防病  以人为本的民生体现

53岁的许先生一直很庆幸当初购买了新农合大病保险。他患有风湿性联合瓣膜病,2016年住院费用221418元,新农合按政策报销116479元后,按新农合大病保险政策又补偿48381元。

在潘集区,古沟卫生院负责人告诉记者:“村民有个头痛脑热的,都能在我们这里得到解决,而且,有新农合报销。”

为了便于参合农民就诊后及时了解医药费用的支出数额和农合的补偿情况,我市已全面开通了新农合短信服务平台。参合农民就诊补偿后即时就能收到农合信息系统传出的相关就医和补偿数据。这既能使参合农民及时了解补偿情况,也是对农合监督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以前是我们到村里义诊,宣传健康知识,劝导患病村民到医院就诊。现在是有一部分村民主动到医院咨询健康知识和就诊。”市卫计委负责人告诉记者。

从“治”到“防”,一字之差,看似农民健康意识的提升,更折射出农民命运的巨大变迁。从看病难,到敢看病,再到没病防病,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从健康到小康  迈向幸福的坚实步伐

“降低门槛,让农民看得起病。”这是新农合提高农民健康幸福指数的最大“闪光点”。

家住八公山区的赵女士今年65岁,患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病。2016年,住院治疗冠心病花费2407.17元,新农合报销1559.29元,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门诊费用9193.65元,新农合报销4346.20元。对于她来说,新农合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从过去农民看病自掏腰包,到现在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民仅拿出象征性的一点费用,就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服务,这是广大农民幸福指数的又一次实质性提升。

责编:解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