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多地探索新做法去楼市库存 释放潜在刚需

22.04.2016  16:46

    中国部分三四线城市创新做法,通过发放“房票”“购房券”等方式安置棚改拆迁户,使得潜在刚需逐步释放,楼市去库存成效明显。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三四线城市还需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帮助进城农民等“新市民”释放住房需求,以实现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去库存”。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马窝村村民王文学家今年春节前被纳入了棚户区改造项目,一个多月过去后,王文学的新居现已基本装修完毕,很快就可以搬入新房。

  “安庆现在棚改都不建回迁楼了,老百姓可以拿着政府发放的‘房票’到市场上买商品房,不仅速度快,而且房子和小区环境因为是自选的,百姓满意度更高。”王文学说。

  “房票”即安庆市从去年12月开始推行的一种拆迁安置办法,政府既不再直接建设各种安置房,也不全部货币化补偿“给钱了事”,而是将安置户按政策可享受的安置面积、补偿款以“房票”的形式确定下来,引导安置户选购商品房,改善居住条件。

  “房票”及类似的“购房券”等货币化安置、消化市场商品房的制度已在安徽省安庆、阜阳、池州等楼市库存压力较大的三四线城市开始推广。江苏、四川、吉林等多省市也在推进相关安置做法。

  中国住宅市场出现结构性过剩现象,楼市分化趋势加剧,一二线城市的楼市较为火热,而三四线市场依然面临较大库存压力。为此一些城市开始探索新做法去库存。

  按照过去的模式,棚户区改造的居民由政府统一“盖房子”集体搬迁安置。现在,他们可以选择拿着政府发放的“房票”,自己去商品住宅小区直接“买房子”。

  安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陈斌表示,从现有实践来看,“房票”不仅减少了回迁安置週期,同时推动大量“刚需入市”。从去年12月发放第一张“房票”起到今年3月底,9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房屋征收安置中84%为“房票”安置方式,已直接推动商品房销售3200多套、近40万平方米。

  记者从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今年,该省在保障房项目中进一步将存量商品住房作为安置房源,力争2016年这种新安置方式的比例达到50%以上。

  尽管在“房票”等制度创新的带动下,三四线城市现有住宅类商品房存量有望陆续消化,但业内人士也表示,未来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去化还需持续加快城镇化步伐,推动“农民进城”。

  截至3月底,易居研究院监测的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显示,三四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为17.9个月,虽相比2月份的19.7个月有所降低,但总体上数值依然较大。

  合肥学院房产研究所所长朱德开表示,阻碍农民进城置业的首要因素是购买能力,可以通过制度顶层设计对进城农民等“新市民”的首套房税收政策及价格优惠进行调整。(完)

  责编:宣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