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转促新亮点:合肥篇】转型升级 集聚发展新动能再创辉煌

16.05.2016  11:51

  经初步核算,2015年合肥市GDP达56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在长三角地区,增速超过南京、杭州等同样定位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兄弟城市。全省,合肥占全省GDP总量达到25.7%,稳居全省第一,首位度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3.5%,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16.6%,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无疑,合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了协调、绿色发展,而这正得益于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带来的能量累积。通过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合肥赢得了发展先机,获得了发展新动能,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快速发展。

   动力转换,新兴产业成发展新引擎

 

  合肥阳光电源柘皋镇汪桥50MW光伏电站项目李远波摄

 

  

  去年前11月,全市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完成1083.8亿元,成为继家电、装备制造产业后又一千亿新军,也是第一个突破千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一突破,正彰显了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的强劲势头,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转型升级带来的动力转换。近年来,合肥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家电、汽车、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得到改造提升,焕发新活力,全市工业结构持续优化。

  

 

  合肥京东方厂区

  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700亿元,增加值698.7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1.9%,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9.8个百分点。时间继续向前推移,过去5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产值由756亿元增至270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5倍,新型显示、光伏、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保持国内领先。

  未来,新兴产业发展力度还将持续加大。根据我市《加快创新转型升级发展行动计划》,到2020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打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产业等4个产值超千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我市正加紧制定加快推进创新转型升级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推动这一目标的快速实现。

   创新驱动,脑力库输送高精尖科技

  过去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发展,其动力源在哪里?毫无疑问,创新驱动正是这一问题的答案。

  去年,合肥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1056户,实现增加值1257.2亿元,占GDP比重22.2%。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27.1%和80.5%,自主创新主要指标全部进入省会城市“十强”。

京东方六代线产品样本 余力摄

  企业层面,截止到去年底,合肥市已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74家,其中国家级34家,省级194家,市级146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总数继续在全国省会城市排位第一。去年374家市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有3278项,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产品销售收入的28.8%,技术创新助推转型发展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京东方智能交互一体机。张大岗 摄

  在全市层面,合肥通过创新发展平台为产业发展不断输送高精尖科技“炮弹”。今年1月8日,位于合肥经开区南艳湖畔的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全面启用,该院是由清华大学与合肥市政府合作共建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这一集产业创新、产品研发、高端人才团队引进及技术转化为一体的全新领域,将掀开合肥公共安全产业发展新篇章。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这个新型的创新平台已经结出果实,目前,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建成和在建5大创新平台和33家企业研发平台,新孵化企业100多家。

  未来,合肥还将筹划建设中国量子中心、超导核聚变工程、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系统、质子研究中心、联合微电子中心、分布式的智慧新能源六大创新平台,为新兴产业发展集聚超脑智慧。

   提速换挡,激发转型升级更大活力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合肥面临发展机遇。机遇面前,合肥加速融入,在求新求变中抢占发展先机,继续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在转型发展中开辟新天地。

  

 

科大讯飞智能玩具 张大岗 摄

  去年3月初,科大讯飞牵手京东,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智能家居和语音技术领域展开全面合作;5月,阳光电源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与阿里云在智能运维领域、能源互联网等领域进行合作。合肥市知名企业纷纷携手互联网巨头,凸显了“互联网+”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科大讯飞智能语音机器人 记者 郭如琦 摄

  企业主动“触网”的同时,合肥市也搭建平台帮助更多企业拥抱“互联网+”时代。依托电信运营企业优势,合肥市开展“智慧企业”创建活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化平台、产品与服务。推进中小企业“翔计划”工程,建立中小企业网络营销体验中心,支持200户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业务。推进工业云服务平台应用,支持100家中小微企业应用工业云服务平台开展网络基础设施、设备租赁、数据托管、流程外包等服务。依托百度搜索营销平台,搭建了合肥市第三方本地化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合肥市地产品云服务平台。

  此外,互联网+农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创客等“互联网+”与多种产业和载体的结合在合肥市也逐步兴起,“互联网+”在更大范围内激活了发展的动力,为转型升级注入不竭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