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五周年】沧桑巨变铸辉煌

25.09.2014  10:09

  开栏的话:

  金秋十月,伟大的共和国将迎来65周年华诞。65载春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江淮儿女用智慧和汗水,用青春和热血,浇铸出一个个安徽发展的坚实足迹,为新中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本台从今天起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五周年》专栏,展现安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新成就,献礼新中国65周年华诞。

  安徽广播网9月25日讯(记者:闫少卫) 新中国成立六十五周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安徽人民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

  65年来,江淮儿女以自己的勤劳、坚韧、智慧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令人赞叹的“安徽速度”。 1952年安徽生产总值仅为22.9亿元,2013年达到19038.9亿元。

  新中国成立前,安徽是个落后的农业省份,农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70%。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由1952年的75.1:9.9:15调整为2013年的12.3∶54.6∶33.1,实现了由一、二、三向二、三、一的重大转变,工业超过农业成为支柱产业。

  与祖国同龄的江淮汽车公司前董事长左延安,1978年进入江淮汽车制造厂工作,从总经济师、厂长,再到担任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左延安一直带领着江淮汽车在业界奋力前行,并见证了安徽工业的崛起。回想起创业中的艰辛,仿佛还历历在目。(出录音)到1980年、1981年的时候极其困难,这和整个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这是有关系的。在我的印象当中,那是汽车工业第一个调整时期,那个调整力度是比较大的。那么坊间传说的江淮汽车做老鼠夹子,做沙发,做煤球夹子,做纺织机械等等当时称为叫劳务加工,就是那一段历史。

  那一段历史早已一去不返,目前我省基本形成了分工合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并涌现出奇瑞、江汽、安徽叉车等一批享誉世界的知名企业。截至2013年底,安徽工业增加值达到8928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1864.9倍,工业化率由7.7%提高到46.9%,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

  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安徽的工业正在朝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

  新中国成立伊始,江淮大地百废待兴,严重制约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65年来,我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农业、能源、交通、邮电通信等领域的瓶颈制约不断缓解并形成比较优势。铁路营业里程由1949年的719公里增加到2013年的3513公里,增长近4倍;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通车里程达到3521公里,实现了市市通铁路、高速公路的目标,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长江黄金水道和机场为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伴随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我省不断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流通体制改革,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流通经营格局被打破,商品供应全面好转,昔日排队、凭票购买商品的状况在上世纪80年代末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市场供求状况由供应偏紧向供需均衡和买方市场转化,一个多元化、开放式、竞争型的流通体系基本形成。到2013年底,全省拥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39个;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法人企业5620个;连锁门店10106个。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网上购物等新型商业业态竞相发展,大型综合商厦不断涌现,城乡居民在购物的同时,享受着现代生活的时尚。

  省商务厅副厅长潘万金:“我们近期的目标是到2015年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500亿,发展企业达到1万家以上,流通产业的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30%,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经过65年的努力,江淮大地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媒体工作的倪士峰是1971年出生的,他以一个媒体人的细致记录了他家庭的变化。“小时候我们家里有七口人,住的是单位的福利分房,大概有五六十平方,条件还算是好的,现在一家三口住九十多平方的房子,住房肯定比以前宽敞多了;行的方面,小时候家里有辆自行车就算很好的了,现在弟兄们包括我自己出门家里都有辆车。

  倪士峰一家的变化只是数千万江淮儿女生活变迁的缩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了54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了71倍,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已基本普及,汽车也开始步入寻常百姓家。

  65载栉风沐雨、65载砥砺前行,安徽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迈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踏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录音存在FTP-安徽省台-闫少卫-9.24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