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新丝路,渝中跨境电商顺势裂变

24.12.2014  13:15

      作为重庆市唯一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在发展新丝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渝中区经济发展的内涵又有了新的方向——把电子商务特别是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培育发展。

 

 

      发力“中欧云仓”

      和一般地区以优惠条件招商引资引进行业领袖的思路不同,渝中区重视培养行业领袖,金夫人婚纱摄影公司是一例,大龙网在渝中崛起又是一例。“目前,大龙网已经成为全球跨境电子商务O2O模式的先行者与领导者,旗下拥有OSell跨境O2O贸易平台、OSell速卖宝供应商平台、OSell跨境O2O网贸会、18985综合服务平台、Dinodirect全球旗舰店等多个品牌,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龙网副总裁吴祺告诉记者。

      跨境电商O2O模式的关键是省去了大量的中间环节,降低了用户获得中国制造优质商品的价格。

      吴祺告诉记者,目前大龙网正在筹备俄罗斯网贸会。“在传统分销渠道网络建设期,搭建渠道网络时间长是最大的阻碍,一般情况下,没有三五年根本无法搭建好一张分销渠道网络。大龙网正是针对这个情况设计了海外网贸会这种全新的分销形式,它将成为大龙网全面进军俄罗斯市场的标志。”

      “为配合海外网贸会,大龙网前期已经与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共同启动了"中欧云仓"建设项目。”吴祺透露,该项目是一个具备国际水准的智能化跨境电商物流仓储分拣平台,集成了跨境电商的货物仓储、产品检验检疫、分拣中心等多项功能。“中欧云仓”将吸引国内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将分散的包裹和货品运送到重庆,进行集中分拣并生成电子订单,然后通过“渝新欧”等国际物流通道运至欧洲。

      据悉,近期大龙网的业务主战场是面向俄罗斯、印度等金砖国家做出口,目前大龙网对莫斯科的农业机械产品业务,已经初具规模;而对美国、英国、加拿大等欧美发达国家的传统出口业务也有稳定增长。

      “驼铃计划”打通网上丝绸之路

      作为全市唯一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渝中区坚持把电商特别是跨境电商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除龙工场外,渝中区近年来还逐渐打造了重庆互联网产业园区、移动电商产业园、高九路总部经济园区、利安社区电商孵化园等电商园区。

      渝中区科委副主任乔伟告诉记者,“中欧云仓”项目不仅是西部地区首个面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海关监管仓库,也是渝中区正在实施的“驼铃计划”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渝中区委、区政府的设想,“驼铃计划”是渝中区依托跨境电商企业实施的面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全通道、全平台、全产业链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特点就是依托“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重庆的空运枢纽港和长江航运大通道,辐射西三角地区和长江经济带,搭建“物流仓储、支付结算及互联网金融、大型电商、资金融通、产业综合服务”五大功能性跨境电商服务平台,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群。

      目前,龙工场已经与寸滩保税港区合作启动了“中欧云仓”项目,主要解决跨境电子商务零散化货品包裹与铁路及航空运输的货柜出口模式之间的矛盾,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包裹及货物分散,品类繁杂,票据分散等难以报关的现实问题。在跨境电子商务支付结算上,龙工场投资的支付结算工具“龙通宝”正加紧注册及申请支付牌照的相关工作。在跨境电子商务大型电商平台建设方面,龙工场跨境电商全球招商行动已启动实施,招商对象为欧洲国家物流公司和中等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公司;另外,龙工场已经和重庆本地的大型商贸企业展开合作,组建大型电商平台。

      乔伟说,“驼铃计划”的核心就是依托“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用跨境电子商务建立重庆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紧密联系,集聚全国的优秀制造商和电商到重庆,同时汇集全球的精品到重庆,从筹措资金促进和鼓励龙头企业开展跨境电商通道及口岸服务建设,到今后基于跨境电商的全服务业产业集群的聚集,到最后让跨境电商的结算资金落地,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其目的就是要在重庆打造面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完整产业链。

      据悉,渝中区正以“中欧云仓”物流仓储平台作为突破口,以跨境电商OSell的一系列服务平台为支撑,以跨境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为核心,形成面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从而推动欧洲、中亚与中国之间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重庆汇集,在渝中落地。

      跨境电商纷纷崛起

      “"驼铃计划"出台,已经开始吸引相当多有眼光的企业积极投身到电子商务特别是跨境电商的行列中来。”乔伟告诉记者,近五年,全区电子商务年产值、交易额均保持年均20%以上增长,渝中区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起步早、集聚强、发展快,以大龙网为龙头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在海外的年结算交易额已经达到10亿美元。

      渝中区正在计划发起成立跨境电子商务产业投资基金,吸纳国家引导基金、重庆国资企业等国家资本以及国内外风投公司、民间资金等民间资本,重点投资在渝注册的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企业,用市场化和商业化运作方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扶持更多重庆本地跨境电商企业,以及传统外贸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积极开展覆盖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的创投、融资、担保、质押等互联网金融服务。

      渝中区高度重视互联网电子商务园区建设,除龙工场外,渝中区还集聚了重庆互联网产业园区、移动电商产业园、高九路总部经济园区、利安社区服务电商孵化园等电商园区,形成了电子商务快速扩张发展、跨境贸易电商异军突起的良好局面。具体来看,上清寺互联网产业园重点发展基于云计算的互联网服务,集聚发展研发、营销、运营等电子商务服务业。两路口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园重点发展APP产业。菜园坝区域的水果市场、摩配市场和中药材市场等电子商务平台则侧重于建设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特色区。解放碑智慧商圈则重点发展互联网金融、O2O电子商务、供应链电子商务。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则重点培育B2B、O2O电子商务等。仅2013年,大龙网、齐家网、奇虎360、利安科技、云上旅业等200余家电商企业就实现交易额800亿元。

      截至目前,渝中区现有电商企业800多家,在渝中区经济增长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得益于渝中区委、区政府确定的“4+3”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即在升级传统金融、商务、商贸、旅游产业的同时,培育扶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正是在这一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今年上半年,渝中区的服务业增加值达400.7亿元,同比增长10.8%,第三产业占全区GDP比重已达96.3%。

      乔伟告诉记者,按照渝中区委、区政府的发展规划,2014年年底,渝中区将积极配合市政府全力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涉及的在线通关、检验检疫、退税、结汇等管理办法、标准规范的制定完善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初步搭建起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服务体系;到2017年,将培育形成一批本土化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品牌和知名企业,力争实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交易结算额1000亿元,基本建成西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核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