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提挡加速

07.01.2015  01:02

  国资国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2014年,我市《关于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公布。随着这一顶层设计方案的出台,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健康开跑。目前,改革各项新举措正在持续发力。

  引入“战投”强筋健骨

  新年新气象。1月5日,在惠而浦(中国)洗衣机生产基地看到,一批批洗衣机即将出厂投放市场。目前,惠而浦(中国)的家电产品产销两旺,其产品出口量持续增长。

  去年,世界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美国惠而浦入驻合肥——投资34亿多元,重组合肥三洋。2014年11月6日,“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三洋牵手惠而浦后,搭上了全面国际化的快车,活力倍增,动力十足。

  在采访时发现,惠而浦(中国)的大会议室今年又多了一个功能——英语讲堂。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沈健说:“随着国际业务量的增多,公司内部掀起了学英语热。现在每周六,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的业务骨干都会在会议室接受英语及相关国际化管理理念的培训。此外,一些普通员工还自发学起了英语。

  合肥三洋引入惠而浦,一直被外界视为合肥国资国企改革的风向标。合肥三洋与惠而浦合作采用的定向增发方式,为合肥三洋带来20亿元的净资产增值,每股净资产从3.18元增加到4.82元,国有股股数不变,国有净资产增值达2.93亿元,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合肥市引入全球白色家电500强第一品牌,获得惠而浦几十亿元的投资,极大地提升了合肥家电的核心竞争能力。合肥由家电产能集聚中心向家电研发中心提升转变,由家电大市向家电强市转变。惠而浦把亚太经营中心和研发中心落户合肥,这对提升合肥城市形象和内在品质亦有裨益。

  合肥三洋的华丽嬗变是我市新一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浓墨重彩的一笔。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出台的《意见》中就明确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方向。《意见》提出,应推动合肥国有企业与国内外各类企业合作发展,积极引进战略资本、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先进管理模式等发展要素,提高合肥国有企业开放度。

  改革新招有的放矢

  从市国资委采访了解到,我市新一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还有创新亮点——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及若干子基金,将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带动引领作用。

  目前,该项工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及产业投资、创业投资两支子基金均已批准设立。三家基金公司的组建工作全部完成。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兴泰控股和海通证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肥共同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此外,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国资公司目前与美国德丰杰、凯泰资本等多家机构接洽,拟在肥设立若干创投基金。

  创新体制机制彰显活力

  《意见》在总体目标上提出经过3~5年的扎实推进,在国资管理体制、国有资产布局、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上实现“三个进一步”。

  随着我市国有企业资产的不断整合优化、赢利能力的快速提升、国有资产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市国有经济发展已逐步进入良性轨道。截至2014年11月,市国资委重点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3591.65亿元,净资产1414.44亿元,资产规模持续扩张。

  经过改革,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国有经济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加速了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步伐,在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引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壮大主导产业以及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引导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