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带给市民更多“获得感”

31.03.2015  20:17

  一座城市,二十年磨剑,“创城”共建的脚步一直铿锵向前。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显著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同时,也为一座城市矗立起向上的精神地标。4次被评为“中国最幸福城市”的合肥,日前又荣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

  合肥市民“幸福感”的大幅提升,源于创建文明城市给予市民的“获得感”,是合肥经济大跨越、社会大发展、民生大改善的生动反映。“创建文明城市,为了谁?答案是老百姓。让人民群众从文明创建中得到最大实惠,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题中之意。”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说。

  汗水落处,彰文明于细微

  “我是一名小摊贩,对我而言,一座城市是否文明,要看不管什么时候,我们小摊贩能不能安心做生意。”市民赵士龙经营一个流动小吃摊,以前在蒙城路上的慢车道和人行道做生意,天天和城管斗智斗勇,上演“猫鼠游戏”。后来,庐阳城管在新华文景苑小区广场上增设小吃摊群点,既让赵士龙这些小摊贩们有生存之道,又方便市民生活,同时保持了环境卫生。

  摊群点是城市管理的“老大难”,也是检验一座城市是否文明的“试金石”。在合肥,大大小小的小吃摊群点117处,合肥对小吃摊群点分类管理,呈现城市管理的以人为本精神和智慧之光。

  “我是一名高血压老人,每个月我都去社区服务中心免费拿高血压药,文明城市对我来说,就是老了有人关心,病了有人照顾。”89岁的亳州路街道居民钱老太说。“十一五”以来,合肥加大民生工程投入,累计投入了1968亿元、建成了1192项基础设施项目,交出了沉甸甸的“民生成绩单”。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民生成绩单”,合肥市连续4次上榜“中国最幸福城市”,文明创建从“大道理”落到“小利益”,合肥市民的“幸福感”源自“获得感”。“市民的获得感,不仅有物质层面的,还有精神层面的,现如今民生项目从‘政府配餐’向‘群众点菜’转变,更加尊重市民的选择权。”合肥市民生工程办相关负责人说。

  “我是一名公交车司机,文明城市对我而言不仅是城市道路是否整洁有序,更要看大雨大雪后,是否畅通无阻。”合肥市166路公交车司机洪师傅说。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工程,是看不见的文明。

  1月27日,今年首场大雪悄然袭来,大雪并没有让合肥的交通出现“梗阻”,这印证了合肥这座城市的管理水平、应急能力和市民素质。8年多来,合肥实施下水道整治工程仅污水管网建设就达到2000多公里,暴雨之后“看海”情形难以重现。

  汗水落处,有兰芬芳。在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变化中,合肥捧回了“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这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荣誉,更是每一位市民更多的“获得感”。

  形神兼融,为发展聚合力

  20年来,合肥创建之路从未停歇,始终把文明城市创建摆在重要位置,一任接着一任抓,一年接着一年干。特别是近年来,合肥克服了城市快速扩张、外来人口迅猛增加、城市管理难度加大等各种矛盾交织的困难,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决心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韧劲,凝聚“创城”的“合肥力量”。

  “没改造前,这里就是一条马路菜市,两边商贩占位摆摊都摆到路上去了,根本看不出来是一条马路。”徐玉华夫妇是瑶海区茂林路菜市场的经营户,老两口做卖菜生意已有20多年。菜市场改造升级后,众多摊位按销售种类划分区域,配备标准电子秤,地面清爽整洁,环形下水道干净卫生,为居民提供一个方便、舒适、卫生的购物场所。

  自2012年至去年底,合肥市共投入18亿余元,分3年对全市254个老旧小区实施综合改造,居民生活环境大为改观。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工程全面实施,全市124个菜市场基本完成综合改造,街巷面貌焕然一新。

  在文明创建过程中,物质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市民素质则是一座城市的“”。合肥正经历着美丽的嬗变,从“物质表面”延伸到“精神内里”,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涌现了一大批“学雷锋示范点”。共同“创城”,成为合肥人的自觉追求。

  截至今年2月,合肥共有10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制定实施《志愿服务条例》,创新设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和“爱心银行”,成立阳光志愿服务基金会,评选星级社区志愿服务广场和星级志愿服务社区,46.9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大街小巷。

  “”“”兼备融入发展道路,文明之风悄然形成,挺起了合肥发展的脊梁。

  文明养成,让城市有“精神

  每天清晨,在徽州大道和芜湖路交叉口的人行天桥下,文明劝导员孔英已经在岗。从去年9月开始,她每天都要花上4个小时在这里站岗。“我在这个路口站了半年多了,刚开始时,上下班高峰期,我总是吹哨子挥小红旗劝导闯红灯的市民,现在‘清闲’多了,因为闯红灯的市民越来越少了。”孔英笑着说。

  垃圾绝不随手抛,等绿灯再过马路,做个文明司机,不乱停乱行……这些文明礼仪,如今已经成为合肥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公约”。去年6月16日,亚马逊中国发布年中中国最爱阅读城市排行榜前10名城市,合肥位列第2名。有长期关注合肥发展的学者指出,读书排行榜,从一个侧面说明近些年合肥人素养的提升。

  “每次上公交车都有人给我让座,精神文明创建从来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要以人为本,在群众当中,在我们的身边。”77岁的周兆初是合肥市创建工作的一名元老。他介绍,合肥从1981年开展的“全民文明礼貌月”到之后的“五讲四美三热爱”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都是从提高市民的素养着手。

  今年春节长假,不文明现象鲜有发生。“往年,一些家长会带着孩子,想方设法去吸引海豚的注意,但是他们的做法很不可取,比如乱投零食,或者拿棍棒丢进水池。”合肥海洋世界市场部经理徐干说。为此,在每个展馆都安排了劝导员,而今年劝导员几乎没有“派上用场”。

  5个月发出10万元整治“车窗抛物”奖励,70万人次参与文明劝导擦亮文明城市窗口,5000个温馨提示牌呵护“舌尖上的文明”……合肥在文明创建历程中,不断突出教化养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各级各类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兴起。

  “我们从涵育个人素养出发,推动一座城市文明。”吴存荣一语中的。合肥文明创建不仅锻造了城市的筋与骨,培育了城市的灵与魂,更凝聚了城市的血与肉,带来的是城市品质和市民素养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