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论坛助力文明上网 网络爱国引发皖网友热议

30.10.2014  15:12
核心提示: 两位网络作家日前参加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受到广泛关注,网络爱国与文明上网成为热议话题,引发安徽网友热议。

两位网络作家日前参加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受到广泛关注,网络爱国与文明上网成为热议 话题 ,引发安徽网友热议。

网上冲浪莫把戾气当风气

“很多年前,我也爱在网络上批评政府抨击制度,习惯于欣赏负面情绪,习惯于以此宣泄快感,后来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价值观的成熟,在网络上发帖子不再‘愤青’。 ”长期活跃于国内各大网站 论坛 的芜湖网友刘根生说。

他告诉记者,当年,他在网络上帖子很火,一篇骂政府骂体制骂社会的帖子引来无数跟帖“叫好”,越是语言暴力越是极端思维越受追捧。 “在网络上有一种奇怪的心理,在网络上可以理直气壮标榜自己阴暗心理,可以发泄在现实中受到的任何一点怨气并无限放大。 ”刘根生说。

当今,网络社会确实存在一种让人感觉很诡异的现象,无论政府怎么做,做什么,都会引来一群毫无理由的骂骂咧咧的网络“愤青”,仿佛不骂政府就是不懂现代民主,不质疑国家就是不懂政治文明,总有一些人将这种质疑与良知和道德挂钩,以此来凸显自身道德高尚。

虚拟世界不能成为谣言土壤

非理性的爱国情绪一旦走上网络,其负面效应便很容易得到激发和扩大。前几年, 合肥 的“家乐福事件”就是由网上一些失实的信息和偏激的言论相互激发,最后演变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打砸超市的抗议活动。

网上发言发帖采用匿名方式,可以随意地发布信息、尽情地宣泄情绪,而不需要审慎地思考由于自己发言而导致的社会后果。

刘根生告诉记者,在网络中“说话意味着存在,沉默就等于死亡”,网民们也逐渐摸索出一套更容易吸引眼球的表达方式,形成了一种抒情重于说理、呐喊重于论证的表达风格,甚至成为口号式爱国主义。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一派繁荣的背后,则一直有着“藏污纳垢”的另一面。网络空间里不同程度地充斥着谣言、暴力、欺诈、色情、恐怖信息等网络“毒瘤”。

近期,安徽牌照面包车“拉娃娃”绑架孩子,在网络上流传十分广泛,最后被证实是不折不扣的网络谣言。除此以外,“95后女网友用身体换旅行”“乞讨人员砍掉骆驼四肢”“参加微信活动就能得到加油卡”等信息,均被证实是网络谣言。

“七条底线”传播爱国正能量

前不久,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出倡议,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坚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自觉抵制违背“七条底线”的行为,在网络上积极传播正能量。 “七条底线”包括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

“国泰才能民安,没有人不热爱自己的祖国,也没有人不希望社会和谐。在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网络舆论又如此复杂的现实里,作为网民一定要坚守‘七条底线’,理性上网,做网络文明的传播者,做一个合格的网民也是爱国。 ”刘根生说。

他认为,网络谣言伤人害己,当我们今天以谣言伤人时,说不定明天就可能为谣言所伤。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更要勇于抵制谣传,做网络舆论环境的维护者。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