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 发展“硬支撑”

21.12.2017  08:39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12月21日讯(记者:许晖)        “您好,请把手机端的二维码调出来一下……。”11月19号上午,合肥市新华书店三孝口店里人流不断。在1楼收银台前,工作人员正忙碌有序地为读者办理还书业务。正在排队的市民郭先生从经济开发区赶来。他告诉记者,今年7月“共享书店”一启动,他就立刻下载注册了“智慧书房”APP。在他看来,共享书店降低了阅读成本,也提高自己的阅读兴趣。

   “我借了两本设计方面的书,很方便。在10天之内归还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觉得这种方式会让我更主动一点,也能促进大家读书的欲望。”

  只需缴纳99元押金,便可以免费把书带回家;10天内归还可享免费借阅,押金随时退还……今年7月16号,合肥市新华书店三孝口店以“全球首家共享书店”的身份正式亮相。目前,国内共享书店已经有15家,线上稳定客户达到4.4万人,借还书70万册,带动线下实体店客流量大幅增长,为书店运营带来更多的盈利点。

  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店长赵世萍(出录音):单独核算图书的话,很微小的缩减,但从多元产品统计来看,它们的提升是非常迅猛,有的达到100%,少的也能达到30%的提升,把整个盈利能力增加了。”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新任务新要求。我省以文化为基因,以创意为翅膀,通过“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互联网”,实现从传统的单一文化产品到多元、现代、高科技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安徽出版集团旗下的时光流影平台强大的“一键成书”功能,为100多万用户实现了“作家梦”;诺尔动漫以三国故事为题材,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在合肥逍遥津打造了国内首个VR主题公园;iTV “有戏安徽”专区上线首日,2.5万名用户通过电视或手机端同步观看了黄梅清唱剧《红梅赞》演出,是安徽大剧院现场观众的16倍。

  安徽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李春荣介绍: “‘有戏安徽’为我们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渠道,同时又会推动我们戏曲创作的创新发展,这个意义是革命性的。”

  文化产业品牌园区,是引领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大禹文化产业示范区、国家级广告产业园等5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去年8月,全省首个文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省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落户合肥市包河区,迅速形成广播影视、数字出版、创意设计、创意休闲四大集聚板块。

  合肥市包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吴红表示: “基地去年实现创意文化主营收入达到了430亿,税收达到了12.22亿,说明了创意文化在安徽已经形成了爆发式增长的良好态势。”

  在今年第24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安徽20家出版单位携412种精品出版物及多项文创产品参展,共向美国、印度、越南等国家和台湾地区输出版权517项,版权贸易输出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董荣介绍: “今年我们的主题展览突出徽文化,突出红色文化,突出安徽的文化“走出去”这个主题,在版权输出这一块,我们今年十连冠。”

  搭载文化产业发展快车,借力“一带一路”东风,我省文化企业不断将徽风皖韵的种子播向海外。在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土耳其书展等各种国际性书展上,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台总是格外吸引读者的目光;徽剧《惊魂记》不仅在英国、保加利亚、马其顿唱响,还登上了国际剧协的舞台;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成功收购法国巴黎凤凰书店,推动中华精品图书走向国外主流社会……目前,我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安徽电视周”“安徽文化周”成为展示安徽形象的重要品牌。

   记者手记:

      许晖

  文化,滋养着安徽精神,凝聚着安徽力量,厚植着安徽竞争力。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坚持创新融合发展,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快速跨越和爆发式增长,“软实力”更加凸显。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安徽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努力培育文化新型业态,融合传播安徽“好声音”、讲好安徽故事,不断提升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