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年货”暖人心 欢声笑语满江淮
在工地席地而坐观看艺术家的精湛表演,在乡村舞台上为父老乡亲高歌一曲,在家门口的图书馆心无旁骛畅游书海……自1月8日起,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全省向群众送“文化年货”活动全面启动。一个多月以来,6000余场各类活动遍布江淮大地,各地将精心准备的“文化年货”送到群众家门口,百姓的春节生活因文化滋润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基层活跃“轻骑兵”
歌声嘹亮,舞姿飒爽。 2月25日下午,铜陵市郊区灰河乡广场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省文联和铜陵市文联的优秀文艺工作者,将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献给乡亲们,受到热烈欢迎。省文联组联处处长闫学洋说:“春节前后,我们组织的文艺小分队已经举办了70余场活动,不断将创作的优秀文化成果送给基层群众。 ”
在引江济淮工程合肥派河口枢纽工地,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团的主要成员走进工棚、爬上挖掘机,用镜头为工人师傅们记录最美的瞬间,并将现场打印的照片送到他们手中;在金寨县大湾村汪家大湾,省文联主席吴雪带领知名书法家,为易地搬迁的贫困户赠写春联;在歙县革命老区岔口镇大坑源村,黄山市“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为过年归乡的村民们送上慰问演出……从我省重点工程现场到脱贫攻坚一线,从街道社区到革命老区,一组组文艺小分队,一支支“红色文艺轻骑兵”,将优质的精神文化食粮送进千家万户。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新港基地职工缪湘峰动情地说:“我们平时忙于工作,很少有机会观看演出,想不到今天能够如此近距离接触这么多文艺‘大腕’! ”
在春节前后,省徽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张凯多次到乡村、社区等基层慰问演出,他坦言:“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文艺工作者应该做新时代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为广大基层群众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
草根“民星”秀“村晚”
“好!再来一首! ”2月21日晚,祁门县安凌镇城安村村民举办新春文艺晚会,附近星联、琅丰等村文艺队倾情助演。虽然没有绚丽舞台和耀眼明星,但质朴“民星”展现的“文艺范儿”却打动了观众,不时赢得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不要说“土得掉渣”,乡村舞台上的原生态节目诉说着久违的乡愁;不要嫌“不够专业”,社区礼堂里表演着街坊邻居的拿手好戏。在临泉县高塘镇冯楼村,丰富多彩的节目撑起农民春晚,村民争相上台露个脸;在岳西县冶溪镇桃阳村,欢快的快板《十九大精神指航向》等节目,唱出脱贫致富的农民对党的感恩之情;在合肥科学岛智能所综合报告厅,海外归国人才代表一展歌喉,用一首经典的《我的中国心》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由衷祝福……从皖北广袤的平原到皖南偏僻的山区,一台台迎春晚会遍布江淮大地的乡村和社区,为基层群众的春节文化生活增添一抹浓彩。从头到尾站着看完晚会,金寨县关庙镇胭脂村村民李晓芳说:“别看我们‘村晚’的舞台简陋,但乡亲们演的都是本村事、自家事,看着亲切、听着舒坦,不比电视上的晚会差! ”
自全省送“文化年货”活动开展以来,依托社区文化中心、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乐园,我省组织基层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举办了2000余场迎春晚会。 “我们在举办‘村晚’的过程中,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更打造了一个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新风的平台。 ”胭脂村党支部书记丁保国说。
公共服务“不打烊”
“春节前后,外出务工人员和放假学生集中返乡,每天都有不少群众来农家书屋读书看报,这段时间我们书屋适当延长了开放时间,制定了值班制度。”2月23日一大早,来安县水口镇综合文化站站长甑建义就来到农家书屋。
春节假期,全省各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农民文化乐园等坚持免费开放。安徽名人馆推出灯谜大展猜、春节戏曲演出和非遗展示等系列活动,仅大年初一就迎来6000余名参观者;合肥科技馆从大年初三开始举办巧手剪春迎福、皮影演绎科学、春联解密送福等活动,将融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于一体的“知识大餐”送给孩子们;界首市博物馆举办清代纪实铜版画专题展、台北故宫经典书画复本展及“做花灯、猜灯谜”等活动……从公益展览到巡讲巡展,从读者活动到百姓讲堂,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场馆举办的特色活动,为城乡群众欢度新春佳节增添浓浓“文化味儿”。从省地质博物馆内依依不舍地走出来,来合肥走亲戚的上海人杨森感叹道:“真是大开眼界,过年科普扫盲,比逛街打牌更有意义! ”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让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始终是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省不断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城乡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福利。这个春节长假,合肥市图书馆又陪伴读者度过一个有趣味的“书香春节”,馆长李永钢说:“我们图书馆坚持全年365天‘不打烊’,哪怕只有一个读者,我们也要坚持服务‘不打折’。 ”(记者张理想)
责编:徐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