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小康,为幸福生活加码

14.04.2016  08:35

说起“小康”,人们提及最多的往往是人均GDP、衣食住行等经济指标和直观感受。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远不止这些,诚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既要让人民的物质生活更殷实,又要让人民的精神生活更丰富。 ”

“让全体人民‘一个都不能少’地享有均衡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标尺之一。 ”年初召开的全省宣传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补短板、惠民生,在实现文化小康上有新进步。

文化小康,意味着城乡居民将在“十三五”期间,享有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享有更加多彩的文化生活。

存量与增量并重 “反弹琵琶”补齐短板

傍晚7时许,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南溪镇门前村,漆黑的夜幕被文体广场的灯光照亮,村里的大妈
大婶们和城里人一样,跳起广场舞,尽情享受着快乐时光。这片在周家老宅基础上翻新的建筑群,不仅保留了皖西民居的典型风貌,还被赋予了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成为农民身边的文化乐园。除了文体广场,农民文化乐园里还有礼堂、讲堂、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设施。这不,村民汪承林年前就在礼堂里给儿子办了婚事,“家里没场地,在礼堂办,又亮堂又热闹。 ”

在“文化扶贫”上,我省先行一步。 2013年6月,我省按照“反弹琵琶”的思路,以农民文化乐园为主要载体,在文化设施最薄弱的村级、经济基础最薄弱的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率先展开了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探索。如今,农民文化乐园已由一个概念轮廓变成实实在在的思想文化阵地。我省做法得到中宣部、文化部充分肯定,入选全国宣传文化工作创新案例。

今年,我省将在国家级贫困县遴选239个村建设农民文化乐园,引领带动全省农民文化乐园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向面上拓展;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整体脱贫行动计划,在贫困地区实施“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示范工程,推动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皖北及沿淮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达标升级。

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特别是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还不到位,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对于这些地区来说,在公共文化投入与建设上,要“增量”“存量”并重。“增量”应优先解决基层群众最渴求、最迫切的文化需求,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送什么”;同时,通过文化场馆整体置换,文化、科技、教育、体育、扶贫等资源综合利用,县乡村文化资源流动盘活等方式,将存量资源注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实现“建起来”“多起来”“用起来”。

服务与需求对接 “文化大餐”更合胃口

“来这儿既能看书、听讲座、看小型演出,还能直接从书店将喜欢的书借走,既合胃口,又很方便。 ”铜陵市民王女士说,只要周末有空,她都会带孩子来这里逛逛,最吸引她的当然是“你读书,我买单”的新型阅读模式。

王女士所说的是国内首家书店与图书馆结合体——铜陵新华书店图书馆店。市民只要办理了铜陵市图书馆借书证,就可以直接上二楼新华书店,将自己感兴趣的好书借出,带回家阅读;还书时再将书还给铜陵市图书馆,这样一来一回,就等同于图书馆为读者的“悦读”买了单。现在,周末去翠湖路上的图书馆书店“充电”,成了铜陵市民的新时尚。

“十三五”开局之年,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和体育健身需求相符合、具有安徽特色的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机制和供给机制。

此外,省文化厅会同省财政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体育局,结合“送戏进万村”“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和发布了《安徽省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目录》,包括“公益性文化体育产品的创造与传播”“公益性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承办”“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与展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运营和管理”4大类。

近年来,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群众身边的文化设施、产品和服务多了起来,但“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仍然存在。让公共文化服务叫好又叫座,需要深入研究“群众需要什么、欢迎什么”,真正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评价和反馈机制,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增加和改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

品质与口碑俱佳 “徽派精品”好戏连台

读诗词、听黄梅、观音画、舞翩跹。 3月31日至4月3日,由省黄梅戏剧院精心打造的 “高贵的家园——黄梅曲韵唐诗宋词演唱会”在省城上演,令观众耳目一新。演出选取了广为流传的27首唐诗宋词,分《思——我住长江头》《别——天涯若比邻》《赋——低头思故乡》《颂——更上一层楼》4个主题,配以一定的情景表演,进行黄梅吟唱。乐队从幕后转到台前,二胡、琵琶、古筝、月琴等传统乐器成为舞台上的“角色”,名家新秀们的着装也突出了戏曲之韵、古典之美。 “这是传统戏曲的一个创新,是当代戏曲向古典文化的一次致敬。我相信,这样的徽派精品,青少年和外国朋友也会喜欢的。”资深戏迷张兰芳高兴地说。

只有创作生产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十三五”时期,我省将依托丰厚文化底蕴、放眼全国资源优势,继续实施省“四个十”和市“四个一”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形成“策划一批、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2016年,我省将重点打造黄梅戏《六尺巷宽》、庐剧《孔雀东南飞》等11个演艺项目,电视剧《虎将皮定均》、纪录片《天下徽商》等11个影视项目。继续引导和推动文艺工作者到基层和群众中进行 “采、创、种、送”,提升作品的生活温度和思想深度。加快实施安徽文学原创工程,推出更多具有原创价值、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文艺作品。

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文艺工作者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在“身入”的同时“心入”“情入”,才能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