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整版报道郭霄珍老师的“黄梅心路

07.05.2015  21:16
《新安晚报》整版报道郭霄珍老师的“黄梅心路 - 安庆师范学院
《新安晚报》整版报道郭霄珍老师的“黄梅心路 - 安庆师范学院
来源: 210.45.168.2

  编者按:近日,我校黄梅剧艺术学院教师郭霄珍为央视戏曲频道《跟我学》录制了7期教授黄梅戏的节目,并受聘为中国传媒大学业界导师,在该校开展讲座(新浪: http://ent.sina.cn/zl/2015-04-28/zl-ichmifpz0056094.d.html?ch=opinion&from=wap ;中传文广协会微博: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TAwNDkyNA==&mid=204671874&idx=1&sn=320cb30b54a9fa5e576b5e396d043fd2&scene=5#rd )郭霄珍老师是黄梅戏名家,因出演“87版《红楼梦”中的史湘云而为广大观众熟知。5月7日,《新安晚报》用了整版的篇幅,带着读者又一次去感受、聆听郭霄珍老师的“黄梅心路”。

梦中人”的美好是观众赋予的

  近日,87版《红楼梦》史湘云扮演者,今年50岁的安庆黄梅戏演员郭霄珍应邀赴京,为央视戏曲频道《跟我学》录制了7期教授黄梅戏的节目,并到中国传媒大学为本科生讲课。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采访时郭霄珍表示,她最大的愿望是在现有的能力下尽可能地推广家乡的黄梅戏,让更多的人了解黄梅戏故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史湘云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我,但黄梅戏成就了我的艺术。”《红楼梦》拍摄至今已经30年,不仅早已成为经典,也让许多观众一直念念不忘。”三十多年了观众还在关注我们,是因为人们都会爱护美好的东西。”

坚守传承:向更多人介绍安徽戏曲文化

  虽然从事戏曲教育工作多年,录制《跟我学》还是让郭霄珍很忐忑。“我这次胆子特别大,选择的是严派的三段经典唱段,我是严凤英大师的粉丝,特别崇拜她,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她的艺术。尽管我唱得不好,离严老师有很大差距,但我希望用我的理解引导大家,带着大家一起向严派学习。”在中国传媒大学的讲堂上,郭霄珍也继续带来了黄梅戏和她的艺术人生。“作为安徽人,又是从黄梅戏的故乡出来的,自然而然地想尽可能地把安徽浓厚的戏曲文化底蕴介绍给更多的人了解,这是我最大的愿望。
  相比影视演员的身份,郭霄珍更喜欢被称为黄梅戏演员或戏曲教育工作者。2007年,郭霄珍回到母校安徽省黄梅戏学校(现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任教。2013年5月,作为引进专家级人才项目,郭霄珍调至安庆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授黄梅戏。“能够一辈子做我喜欢的工作,即便已经离开舞台,但依然从事黄梅戏事业我很幸运。”在学校,郭霄珍是受学生们喜爱的老师,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黄梅戏,她总是无偿给学生加课。“有时候会特别累,但一上课就进入了忘我的艺术状态,当看到学生们能在自己的引导训练下一步步的提高进步,我觉得特别幸福。
  多年的戏曲教学经历让郭霄珍一直在思考,如何把黄梅戏更好地传承下去。“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当前很多剧种在传承上出现了瓶颈,如剧团各专业人才的匮乏断层等等问题,这是时代对传统戏曲艺术的一个考验过程。”郭霄珍说,戏曲人才的培养方式还有待商榷。“戏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人才培养比较缓慢。一方面要培养所有与这个专业有关的高精尖人才,一方面要做普及工作。中国戏曲艺术审美特征是程式的、写意的,没有一定的常识性了解就会失去欣赏的兴趣。我留意做过调查,很多非专业的学生第一次看戏时觉得很惊叹,说没想到黄梅戏这么好看,但说不出来好看在哪。所以我想,一方面要培养业务精湛的后起之秀,同时也要传播戏曲常识培养观众群。

回首《红楼梦》:我们是被赋予了美好

  很多人提到郭霄珍,依然会想起那个活泼可爱,把“二哥哥”叫成“爱哥哥”的史湘云;很多人提到郭霄珍,也会想起她离开大观园后经历的坎坷和回到安庆小城,回归朴实生活的故事。郭霄珍则说,自己就是个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人更舒服。“很多人觉得,奢华的生活可能跟明星的光彩更贴近,虽然都说距离产生美,但我也是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只不过是在那么多的观众关注下成长起来的。对我来说,生活其实很简单。当然,大家都希望我过得更好,我很感谢他们,有艺术陪伴,有观众关心,有亲人呵护,我很好。
  拍摄《红楼梦》时,郭霄珍还未满20岁。“那时候年轻,也喜欢嘻嘻哈哈,很随性,喜欢开玩笑,有话也都直说。有人希望我端一点,但我觉得只要不伤害别人就没问题。”对于这部经典的回忆,郭霄珍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特别感恩曹雪芹,是他创作了这么伟大的著作,把笔下的人物放在了一个特别美的舞台。当时整个剧组的创作氛围都特别严谨,为一个造型,导演、化妆师、演员一起磨合很多次直到符合要求满意为止。当时的我们都不图什么经济回报,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中,最终才成就了一部经典。
  去年,《红楼梦》开机30年众主演再聚首,让很多观众唏嘘不已。郭霄珍说,观众对他们的喜爱是源于对美好事物的爱护。“这部剧把我们推到社会大众面前,我们是站在了高水准的艺术人物的光彩之下了,大家都期待并爱护美好的东西,所以是演员被赋予了美好。”郭霄珍表示,“红楼梦中人”一直都保持着联系。“现在通讯发达,我们建了个微信群,每天都会在上面聊,《红楼梦》这个剧组每个人的情谊都已经融入了生命。

感恩戏迷:他们让戏曲传播的土壤更丰润

  红楼一别后,郭霄珍曾两度报考北京的艺术院校未果,很多人为她可惜。郭霄珍说,自己也曾觉得遗憾和痛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氛围和现象,当时没能得到期待的平台,成就自己的理想,但是家乡拥抱了我,黄梅戏重新接纳了我,我又重新开启了黄梅戏的艺术事业,家人的支持和单位的呵护都让我特别知足。”郭霄珍说,自己对黄梅戏艺术一直十分热爱。“语言有时反而显得苍白,用实际行动来传播黄梅戏更重要。
  今年年初,郭霄珍荣获了中国文艺展示活动德艺双馨奖,她坦言自己是“不敢奢望”又“很惶恐”。“身边有那么多活跃在舞台上为黄梅戏事业拼搏的优秀演员,他们的坚守让我更加坚定,传承戏曲艺术我们在一起。”对于肩负戏曲传承责任的年轻后生,郭霄珍总是语重心长。“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我们要对戏迷特别感恩,因为很多时候是因为有了广大戏迷朋友对艺术的热爱,使戏曲的传播土壤更丰润更广阔。作为戏曲艺术工作者,要尊敬、热爱这门艺术,要纯粹一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回报社会。
  郭霄珍有个女儿,目前正在读大学。对于是否让女儿也踏入这一行,郭霄珍表示孩子有自己的人生。“大人工作有压力,但现在的80、90后工作同样不容易。虽然生活条件优越很多,物质上好很多,但他们也面临很多苦恼。戏曲是需要禀赋的,而她有她的所爱。我一方面希望她努力进取,一方面希望她快乐生活。不管在哪工作,都希望她能认真对待,尽力做好每件事就好。” (《新安晚报》记者 李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