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整版:依托黄金水道 打造新兴增长极

14.05.2015  21:31

编者的话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近日,我省出台《关于贯彻国家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提升黄金水道功能、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扩大对外开放、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重大任务,本报特邀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进行解读。对话嘉宾省发改委皖江处处长 张小忠省经济研究院宏观服务部主任 胡功杰省发改委基础处副处长 盛 玉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 阮华彪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规划分院院长 王朝阳打造畅通高效的黄金水道■构建“两横一纵”航道主骨架■建设布局合理的港口群■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有序推进过江通道建设【实施意见】

  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功能,提升干流航道标准,改善支流通航条件,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新闻背景】

  我省是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土地面积占长江经济带6.7%,人口占近12%,经济总量目前仅占7.3%,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拥有芜湖港、安庆港等较为重要的长江水系港口,港口软硬实力在不断提升。【政策解读】

  王朝阳:我省境内有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干支流里程长,水运资源丰富,长江安徽段是溯江而上最后一段可行驶万吨级海轮的航道,岸线条件好且靠近内陆腹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实施意见》明确,要加快长江干流整治,力争芜湖以下航道水深提高到12.5米,芜湖至安庆段提高到8米。加快实施引江济淮航运工程,实现江淮贯通,强化纵向航运联系。

  盛玉:目前,皖江上建成和在建的桥梁共有10座。据交通部门预测,2030年安徽公路过江交通量将达到41.6万辆/日,城市过江交通量达34.1万辆/日,现有通道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为适应跨江发展需求,要科学规划建设过江通道,适度提前预留建设条件,推进铁路、公路、城市交通合并过江,优化整合渡口渡线。规划建设马鞍山慈湖、芜湖城南、铜陵横港、安庆海口、池州梅龙等过江通道以及现有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替代桥,促进两岸联动发展。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增强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打造皖江示范区升级版■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实施意见】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不断提升承接产业转移水平,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全面增强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新闻背景】

  近年来,我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2014年实现产值8378.9亿元,增长22.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6%,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71家。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压力不断加大,创新发展、集群发展的需求日益迫切。【政策解读】胡功杰:一方面,增强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围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建设一批技术创新联盟、企业研究院,实施省创新百强试点工程,力争更多企业进入长江经济带创新百强。另一方面,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抢抓长江经济带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机遇,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合芜蚌新型显示、合芜滁家电、合芜马自主品牌汽车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基地,力争在新型显示、家电等领域与沿江省份联合打造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

  张小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批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2014年示范区生产总值13684.8亿元,占全省的65.6%,2010—201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9.2%和22.5%,分别高于全省4.3和3.5个百分点。适应新常态,要加快皖江示范区升级步伐,实现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由产业承接向创新驱动、由分散孤立向集群联动转变。着力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合肥市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大力提升江北产业集中区、江南产业集中区、苏滁现代产业园、郑蒲港新区、南北合作“3+5”现代产业园、皖江各市集中示范园区等承载能力。搭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加强特殊监管区和开放口岸建设■积极推进长江大通关【实施意见】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对接,营造良好的开放环境,大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新闻背景】近年来,我省实施大开放战略,扎实推进与沪苏浙分工合作,全面融入全球化进程,经济外向度明显提高。2014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492.7亿美元,位居中部第2位。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达

  到70.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

  投资123.4亿美元,居中

  部第2位。【政策解读】

  胡功杰:当前,应抢抓“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着力加强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以及大通关等开放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在加强特殊监管区和开放口岸建设方面,要以推进陆海双向对外开放为契机,加快合肥综合保税区、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争取芜湖出口加工区整合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支持有条件的市创建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在积极推进长江大通关方面,要深入推行关检“三个一”试点,支持企业自主选择报关方式,实现通关服务便利化。

  阮华彪:近年来我省开发区快速扩张,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但整体水平和发展效益还有待提高。要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逐步提高开发区亩均投资强度、新建工业项目容积率等门槛,促进节约集约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依托国家

  级开发区和实力较强的省级开发区,打造一批主

  导产业明晰的千亿级园区。加快实施开发区产城

  一体化试点,争取开展国家城市功能区转型试点,

  支持具备条件的开发区转为城市功能区。支持在

  境内外设立一批经贸合作园区和农业合作区。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成以合肥为中心的快速客运铁路网■建成“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提高航空通达度■构建“两纵三环”天然气管网■建设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实施意见】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统筹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贯通、扩容沿江东西综合交通通道,联通、加密南北综合交通通道,积极推进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融入国家快捷交通网,成为长江流域和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新闻背景】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交通技术装备和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去年全省铁路建设完成投资238亿元(含城市轨道交通28.6亿元),同比增长6.3%。建成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及南客站,新增铁路运营里程40公里,全省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3586公里,完成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1260公里。【政策解读】

  盛玉:近年来,我省铁路发展势头良好,京沪、合蚌高速铁路、合宁、合武客运专线、铜九铁路等先后建成,干线铁路通达全省各市,铁路网主骨架初步形成。下一步,要继续加快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普通铁路建设。重点建设商合杭、黄杭、合安九、宁合汉、安黄金温客专,合新六、淮(北)宿阜、蚌滁宁、亳蚌等城际铁路,实施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建成以合肥为中心,联接所有省辖市、通达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快速客运铁路网,形成城际铁路网主骨架。推进合肥-六安-十堰-安康快速客运铁路建设,连接新亚欧大陆桥,对接“一带一路”。

  王朝阳:要重点建设扬绩、济祁、北沿江、岳武及东延等高速公路,实施合芜、合安、合宁、合铜黄等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形成“四纵八横”的高速公路网。以一级公路“网化工程”和二级公路“达标工程”为重点,提高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和安全服务水平。同时,积极拓展至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线网络,努力增加国际航线,提高航班密度,形成以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为中心,黄山、阜阳、池州、芜宣、安庆等支线机场为节点,覆盖全省、辐射周边、通达全国及部分国家的民用航空网络。合力建设长三角城市群■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合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提高中心城市能级■探索新型城镇化新路径【实施意见】

  抢抓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机遇,加快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提升标杆,深化合作,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新闻背景】

  “十一五”以来,我省城镇化持续快速推进,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35.5%提高到2014年的49.2%,年均提高1.52个百分点。但中心城市能级较低,城镇化发展质量仍需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深层次合作亟待加强。【政策解读】

  胡功杰: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高层互动频繁,合作交流趋向常态化、制度化。三省一市已签署了一批省级双边合作框架性协议以及交通、能源、金融、人社、信息、环保、信用、科技、涉外服务、工商、城市合作、产业转移等12个合作专题,合肥、马鞍山、芜湖、滁州和淮南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下一步,我省应深度参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建设,深化长三角分工协作。推进一批城际铁路和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进一步密切主要城市间的交通联系。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构建长三角高效互联的信息网络体系。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建设一批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基地等。

  阮华彪: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着力破解城镇化制度障碍。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规划引领,探索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机制、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和农村土地制度,走出一条高质量、可持续、广包容的城镇化道路。在合肥、寿县等市县开展“多规合一”试点,逐步实现全覆盖。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三权落实”,以及就业、住房、义务教育、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五有并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

(5月14日9版头条、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