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院巡礼(10)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以练促学

24.06.2014  22:16
师院巡礼(10)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以练促学 - 安庆师范学院
师院巡礼(10)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以练促学 - 安庆师范学院
师院巡礼(10)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以练促学 - 安庆师范学院
来源: 210.45.168.2

  春风化雨, 桃李天下。建系以来,安庆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共为省内教育和其他各条战线培养了32届本科毕业生,共3100余人。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一大批走上基层教育战线领导岗位,涌现出了南京市副市长陈刚,安庆市副市长黄杰等杰出系友。近年来,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高,其中2011届考取硕士研究生103人,2012届考取硕士研究生102人, 2013届考取硕士研究生93人,2014届在学生总数减少120人的情况下考取硕士研究生72人,每年均有大量学生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985高校录取,有多人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世界及其发展的一把钥匙,它的好坏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于一切领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它几乎渗透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一切领域,并且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和重视。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是安庆师范学院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有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与控制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科学计算与信息处理6个二级学科,涵盖了代数学、算子理论、偏微分方程、代数图论、分数阶微分方程、编码与密码、视觉计算与可视化、智能计算与决策、科学与工程计算、网络优化、系统控制、随机环境中马氏链与概率极限理论、图形图像处理、科学计算及数据可视化、智能计算与信息决策等15个研究方向。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和科学教育6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58人, 其中教授7人, 副教授17人, 博士20人, 在站博士后1人,硕士生导师20人,教师梯队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现有在校就读硕士研究生23人,本科学生1871人。
  多年来,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全体教师一直把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作为人才培养和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并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创新工作。

以生为本,拓宽实践教学平台

  为了补充课堂教学,延拓实践教学课堂,学院积极开展学生社团建设,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以及学生自己的力量,广泛开展各项活动加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学院现拥有3个全校性的学生社团——数学建模协会、大学生数学爱好者协会、大学生科普协会,在全校师生中已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是成立大学生数学建模协会(AMM),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我校大学生数学建模协会成立于2008年,其主要宗旨是以校级、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契机,培养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以及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目前在学生中的影响很大,拥有会员1000多人,是安庆师范学院最大的学生社团,几乎覆盖安庆师范学院所有院系学生。协会建立了专门的网页,会员可以通过QQ平台、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协会经常性开展专题讲座、学生自主授课、聘请教师授课等活动,吸引着广大学生踊跃参加,尤其是有不少文科专业的学生前来拓宽知识面,学习数学知识。
  大学生数学建模协会成立6年来,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方面效果非常显著,已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可,参加过建模比赛获培训的学生在毕业设计、研究生录取、就业时都表现出明显优势。协会每年举行进行一次校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电工杯”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与“苏北”数学建模联赛选拔优秀队员,再通过暑期培训选拔出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乃至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赛队员,由于层层选拔,多次培训,学院近几年数学建模竟赛屡创佳绩,近几年数学建模比赛屡创佳绩,获奖面越来越广,获奖层次越来越高。在2010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安徽赛区比赛中, 由学院领衔的16个代表队, 获得了2个省一等奖,5个省二等奖, 7个省三等奖的好成绩, 获奖面达到了87.5%, 获奖面继续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并取得了获得一等奖数量新的突破, 在随后的全国大赛中夺得1个本科组全国二等奖;2010年全国数学竞赛, 学院派出数学专业组10个代表队, 获1个省一等奖,2个省二等奖、1个省三等奖;在2012年的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 我校组织15支代表队参赛, 获得1个全国一等奖, 2个省一等奖, 2个省二等奖, 5个省三等奖.更为可喜的是,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的此次比赛复评中,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一团队以安徽省A题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上报全国一等奖, 最终夺魁;在2013年的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 我校代表队荣获1个全国一等奖, 1个全国二等奖, 4个省一等奖, 7个省二等奖, 7个省三等奖。近年来,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同时关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赛事动态, 2013年组织了三支我校代表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荣获2个国际二等奖, 1个国际三等奖;在2014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 学院组织的四支代表队获得了3个国际二等奖, 1个国际三等奖的骄人成绩。
  二是成立大学生数学爱好者协会(UMAA),培养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人文精神。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是为了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促进高等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增加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青年学子提供一个展示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舞台。
  学院大学生数学爱好者协会成立于2011年5月,主要宗旨是以全国数学竞赛与全校高等数学考研交流以及数学爱好者交流为契机,促进同学们的专业提升,培养大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数学文人文精神。协会现拥有会员500多人,经常开展考研交流会,趣味数学讲座,吸引了广大爱好者的参加,大大促进了我校考研率逐步提升以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实现,近年来,我校同学考研数学学科成绩普遍较好,这与大学生数学爱好者协会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在大学生数学爱好者协会的推动下,我校全国数学竞赛的获奖每年呈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趋势,2010、2011两年共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省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均排在全省同类高校前列,特别是近两年我校三位同学(徐正华、朱祥军、曹敏)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暑期夏令营活动取得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推免研究生资格,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院校专家的信任与认可,大大鼓舞了我校大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信心。
  三是成立大学生科普协会(PSACS),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在前两个协会所作出的丰富成绩的促动下,学院在2011年10月成立了大学生科普协会,其主要宗旨是通过科普宣传、科学知识竞赛、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等活动,促进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丰富校园生活,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现拥有会员200余人。协会从成立以来广泛开展活动,并且为“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做宣传和人才储备,已得到安庆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关注。

以学定教,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在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中,学院越来越发现学生必须掌握足够的数学软件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于是学院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对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完善,力求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一是优化了培养方案,增强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突出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让学生更早的学习数学软件知识和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学院将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的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主要表现在:增加实验与计算机专业课程比例;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类别由公共课改成专业课,加深内容增加课时;将《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实践较强的课程尽量往前移(前移到第三学期)。学生们在熟练掌握了应用数学的工具后,会自觉地将数学知识加以应用,最近两年,学院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挑战杯等学科大赛的学生明显增多,获奖面与获奖率明显增加,学生就业优势明显提高,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数学应用氛围。
  二是完善了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本身是一门内容抽象而枯燥的学科,因此,如何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把“要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并能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学院面临的重大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数学的保证,如果能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怀着极大的兴趣去了解数学的魅力所在,作用有多大,学院的数学教学将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为此,学院根据新的培养方案撰写教学大纲,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数学教学的内容体系,对其大部分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特别注重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力求将数学教学和专业特点结合起来,为学生在今后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中学会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去解决专业中的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加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应用背景与实例介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三是固化了研究成果,加强教材建设等工作。学院将近几年的教学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写进教材,近三年课题组成员编写并出版了安徽省”十一五”教材《数学分析》(上、下册)(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高等代数》(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编写了《趣味数学》讲义,改编了《数学文化》讲义,编写并出版了论文集《图论文集》,并根据课程内容与实际教学情况制作了如下课件:数学建模课件、趣味数学课件、数学分析课件、高等代数课件、高等数学课件。《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已经在安庆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三个专业使用,《趣味数学》与的《数学文化》讲义已在全校公选课与“国培”班教学中使用,授课教师与学生都反映内容修改得非常成功,学院将进一步扩大它的影响力与辐射力,使学生的受益面越来越广。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院在创新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方面积极探索,做了很多有的工作,有些工作是开创性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得到同行们的认可,更是让众多学生从中获益。
  一是支持学生参加各项学科竞赛,促进学生应用数学能力提升。学院通过课题组教师与三大社团的学生进行大力宣传,充分调动全校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学科竞赛,由于学生因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在毕业设计、研究生录取、就业时表现出明显优势,近两年来这两项比赛在我校已得到学生们热捧,在全校也形成了热爱数学、应用数学的浓厚学习氛围。
  二是指导学生发表小论文,提升学生应用数学水平。学院积极培养学生撰写小论文,近三年来共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小论文9篇,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信心,提升了应用数学水平。
  三是增强数学应用背景介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力求将数学教学和不同专业特点结合起来,注重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以及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各专业的实际问题,为各专业学生在今后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中学会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学有所用,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世纪, 新奋斗, 新辉煌。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将继续秉承“敬敷世范, 勤学笃行”的校训,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为把安庆师范学院建设成为应用型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再立新功。(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