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论文改革一小步,教育成就一大步

15.05.2015  18:58

  又是一个毕业季来临,空气中伴随着淡淡槐花香的是一股浓郁的离愁别绪。而就在这略显闷热的初夏时节,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从远方传来:在前不久结束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由教育学院韩建华老师指导的,闻亚、孙继斌、陆尧等学生创作的微电影作品《梦想在路上》荣获全国微电影甲组二等奖,同时,该作品还获得安徽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的佳绩。但有谁能想到,这部作品最初却仅仅是以着一份“毕业论文”的特殊身份而面世……

因材施教,改革试点成效显著

  早在2012年4月份,教育学院就已成立相关课题组,就学校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情况开展实际调查和研究准备工作,同时针对本学院的专业特色,加紧提出增强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实效性的创新方案。
  教育学院拥有多个重视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参与了大量的专业实践活动,具备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对于这类学生,如果仍旧一味地以一纸论文来评判和检验专业水平,显然不能够体现他们的专业特长。于是,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考察的基础上,教育学院首先制订了针对毕业论文(设计)形式的改革实施方案,并选择从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开始试点,依据这两个专业的特点及现有基础条件,拟以创作微电影作品、3D作品的形式作为毕业论文(设计)。
  仅改革第一年,就诞生了微电影《梦想在路上》、3D作品《独秀园全景漫游》等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顺利通过了2014年毕业论文答辩,还分别取得了良好、优秀的成绩,他们新颖的论文(设计)形式受到了答辩组老师的一致好评,作品《梦想在路上》更是在校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的试点工作也由此拉开帷幕。

推陈出新,论文佳作精彩纷呈

  突破常规、富有挑战的论文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毕业论文的创作再也不是以前埋首书堆的闭门造车、生搬硬套,准毕业生们纷纷拿起手中的器材,发挥脑海中的奇思妙想投身于实践中。在2015届毕业生答辩现场,没有厚厚的毕业论文,也看不到毕业生担心答辩紧张的满面愁云,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颇具特色的专业作品。
  “这是我的设计,一个既可用于教育技术专业的课堂教学、也可用于爱好者自主学习的精品课程网站。它是以JSP技术为基础、以photoshop和flash软件为辅助……”教育技术学专业2011级许悦同学正对自己的原创毕业作品进行精彩的解说。她的作品里,包含了页面链接、软件下载、视频播放等各类多媒体形式,内容精彩纷呈,赢得了在场老师和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而欧阳林静同学的多媒体课件作品《春江花月夜》则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进行了完美结合,创造了另一种风格的毕业论文,她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在谈到自己的创意灵感时,她表示,2014届学长学姐们的毕业作品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在得知自己的毕业论文也可以采用提交专业作品的形式时,她“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准备了”。
  题材多样的毕业作品彰显了学生们面对新事物的蓬勃朝气和超越自我的创新精神,其独特的构想和精巧的设计获得了答辩组老师的一致青睐。老师们纷纷表示,这些优秀作品的诞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院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实践创新,采用了别具一格的毕业论文设计形式。此外,老师们还表示,这些作品的价值绝不仅仅只是一份“毕业论文”,学院将会抓住一切机会将作品推送到省里、到全国“去参赛,去让更多人看到我们学校大学生的风采”!
  教育学院毕业论文改革试点两年多来,参加改革的学生人数就由第一届的五人增至到第二届的二十人,作品形式也由微电影、3D作品扩大到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网站设计与制作和虚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改革的成效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学院的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与时俱进,教育创新永不止步

  社会在召唤改革,时代在呼吁创新。创新和变革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泥古不化、固步自封只能被社会淘汰,教育的发展更是如此。本科毕业生论文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借助此改革的东风,教育学院正稳步将改革成功的经验向其他专业推广。学前教育专业也是颇具特色的本科专业,每年都向周边乃至全国推送大量优秀的青年幼师,这些专业的学生能歌善舞、动手能力强,且拥有很强的交际能力。但是,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有一部分学生是采用面向中职毕业生对口招生进来的,这部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相对薄弱,要独立完成理论性较强的毕业论文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学院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将扩大到学前教育等专业,让这部分学生们根据自身的特长选择擅长的方式为学校提交一份特色的毕业论文。
  教育学院院长曹长德教授表示,教育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建设“应用性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号召,坚持学院“守正出奇、争先发展”的办学宗旨,继续秉承重实践、重能力的育人理念,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只是教育学院实现自我突破,创新发展的一条新路径,未来学院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全面、深入地推进教师教育制度改革和创新工作,实现学院发展的新飞跃。(学生通讯员 徐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