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回访安徽“最美乡村教师”

10.09.2014  13:11
核心提示: 在我国的教师群体中,乡村教师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他们在艰苦简陋的条件下,培育着祖国的花朵,是他们用坚守,诠释着教师一词的神圣。他们贫穷却富有,他们孤独却充实。他们为乡村教育撑起了一片晴空,为留守儿童插上飞翔的翅膀。

在我国的教师群体中,乡村教师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他们在艰苦简陋的条件下,培育着祖国的花朵,是他们用坚守,诠释着教师一词的神圣。他们贫穷却富有,他们孤独却充实。他们为乡村 教育 撑起了一片晴空,为留守儿童插上飞翔的翅膀。过去的三年,我们一直没有停止“寻找中国最美乡村教师”的脚步,今年的教师节,记者通过回访这些老师,见证他们的努力和变化。

祁门“扁担老师”

盼望有人接过他的扁担

人物名片:祁门县箬坑乡低岭教学点老师 叶兴旺

报道回放: 祁门县退伍军人叶兴旺放弃政府工作,30年如一日坚守在交通不便的深山教学点当教师的事迹,在当地被传为美谈。2012年4月12日,市场星报报道了“扁担老师”叶兴旺的事迹。

“扁担老师”在认真讲课

现状:祁门县箬坑乡低岭教学点,处在海拔900米的深山古村,距离乡政府所在地30华里,至今未通公路。1983年,25岁的退伍军人叶兴旺毅然放弃政府部门工作,主动请缨到低岭当起了民办教师。每学期开学前,叶老师总是不辞劳苦地赶到山下箬坑学校把教材挑回来,这一挑就是30年,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扁担老师”。

“自从记者2012年报道教学点后,我的工作环境以及其思想境界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叶兴旺老师说,社会爱心人士纷纷把关爱的目光投向低岭教学点,有外地企业家送来了两万元现金和三万元的图书及体育器材,本地爱心人士为教学点配置了全新的课桌椅和办公电脑等物,后陆续还有爱心涌向教学点。

当年4月,记者来到低岭采访时,因教学点的房子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已拆除,学生们被安置在祠堂上课。经紧张施工,同年11月一幢崭新校舍终于建成。搬进新“家”后,叶老师第一课是教育孩子们要学会感恩,感谢党的好政策,让他们有了安全的“家”,感谢关爱低岭教育的好人,是他们给教学点带来了希望。

愿望:叶老师表示,教学点目前的条件已经相当不错了,唯一的缺憾就是交通不便,这也是外面教师不肯来的根本原因,他希望退休后能有人接班。在叶老师的精心培育下,低岭教学点先后走出了1位博士和1位硕士,还有16名大学生。

叶老师表示,自己快60岁的人了,最大的心愿就是盼望低岭村能早日通上公路,在他退休后能有新的老师进深山教学点来任教。  记者 陈明 文/图 1 2   3   4   5   尾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