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改革如何更公平 安徽老师向校长买名额

09.09.2015  08:34

  1270万中小学教师,即将收到国务院发出的一份“大礼包”:李克强总理8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当前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已成不少中小学教师的“心病”,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有网友曾整理出“教师的十大痛苦”,职称评定赫然居首。由于职称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工资和名声,为了评职称,教师无不疲于奔命:写论文、跑关系、走后门、陪笑脸、请客送礼……这些现象在一些学校普遍存在。

  正是由于职称评定过于强调论文、学历倾向,而不注重对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评价,职称评价体系又由行政力量主导,一些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仅仅因为不善于写论文、做科研,往往难以获得相应的职称和待遇;很多地方的小学教师,最高职称只能评到中级,职业发展面临“天花板”;在一些地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甚至还出现了“暗箱操作”等潜规则,滋生了一系列腐败问题。去年,有媒体曝光,在安徽宿州市的一所小学,老师想要评职称,得先到校长那里花钱买名额。可以说,当前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不仅没能起到激励教师的作用,反而成了教师的沉重负担,甚至成了权力寻租的工具。

  此次国务院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明确提出要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打通中小学教师的晋升通道……这些大刀阔斧的制度改革,体现出的正是改革的问题导向,顺应的也正是教师对职称制度进行全面改革的呼声。

  可以想见,如果这些措施能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中存在的行政化、功利化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职称评审中存在的不正常、不公平因素,也将得到有效剔除。让业绩说了算,让同行专家评审说了算,让教师拥有更广阔的向上晋升空间,无疑将鼓励那些真正有教学能力、做出实际贡献的优秀教师,去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评价标准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也让那些坚守在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看到了晋升希望,这无疑将促进中小学教师资源优化配置,让更多优秀教师愿意扎根农村和边远地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改革,只有让这个行业的人们过得体面、活得有尊严,让每个教师都能放下包袱,轻松上阵,真正把心放到教学上,才可能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许整个国家与民族一个更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