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救助站每年有百余人“跑站” 骗救助骗车票

02.04.2015  13:24

“不是救助过你了么,你咋又来了”?近年来,在救助管理站,“跑站”现象时有发生。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了解到,在合肥市救助管理站,每年“跑站”人员有百余名,有的甚至已经“出了名”,给救助站的工作带来了麻烦。

案例1)【“老熟客”】

一年来了七八趟  站立还有“熟人”

在合肥市救助站,老王可谓大名鼎鼎,他总会冷不丁地出现在这里。据工作人员回忆,老王第一次出现在救助站,是在两三年前,当时他是被派出所送过来的,还醉醺醺的。等他清醒后,工作人员把他送回了家乡。

谁料到,没过多久,老王又来了,身无分文,自称打工的钱已经花光了。“那次我们帮他买票,让他自己回乡。根据规定,我们不能给他提供现金。”但事情还没完,老王似乎跟救助站结下了“不解之缘”——光2014年,他就来了七八次,今年也已经来了两次,春节时也来了,每次身上都没钱,看起来也挺可怜的。

“你咋又来了呢?”工作人员一边叹息,一边语重心长地再叮嘱一番:“你要找份工作,好好经营生活,总得为自己的下半辈子打算吧!”但这似乎没什么效果。

工作人员了解到,老王已经离婚,家里有房子,长期在外流动,省内省外去过不少救助站。最无语的是,有时他还会在这里被“熟人”认出来,而“熟人”基本也是“跑站”的,他们是在其他救助站时认识的。

案例2)【“挑剔客”】

在外“见多识广” 嫌救助站条件差

就在昨日,一位20多岁的小伙刚从合肥市救助管理站离开。小伙第一次求助是在2014年,他说自己在合肥打工,钱花完了,家里人也不让回家,所以只能来求助,但返乡后大概2个月,他就再次出现。

“到现在我至少已经见了他6次,他总是有理由的,有时是钱花光了,有时是打工老板不给钱……”工作人员说。而每次面对工作人员的劝说,小伙子都显得很不好意思,还保证说:“下次不来了,我会好好打工。”但每次也就是说说而已。

不过,不是所有的“跑站”人员都跟这位小伙一样“内敛害羞”,也有“理直气壮”的,还不忘分享自己曾经去过哪些站,甚至对比之后,嫌弃合肥市救助管理站条件不够好——“没有空调”“没有电视”。

“还有的求助人员提出的要求不符合规定,比如他户籍所在地明明在省内,却非要去外省某个城市。”工作人员说。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一年要接触到百余名“跑站”人员,这些人多是文化水平低、不懂技术,打工也难以坚持长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