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救助寻亲”助走失15年流浪女踏上返乡路

22.02.2017  20:35

      常某原本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15年前,常某和婚后不久的刘某告别父母和亲人,留下年幼的孩子由父母照看,踏上南下的火车来杭州打工,在去往上海的路上与家人走散,从此与家人分散长达15年。

      半年前,肥东县救助站流动救助车在街面巡查时发现一名着装零乱、行为异常的女性,凭着职业的敏感性,工作人员判断应该是名流浪乞讨人员。工作人员便下车上前询问情况,此人答非所问。工作人员通过对周边群众的走访了解,得知流浪女非附近居民,便将流浪女送定点医院治疗。刚入院时流浪女比较胆怯不愿与人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工作人员从只言片语中了解到流浪女是四川人。救助站工作人员根据有限的线索立即通过在救助交流群、救助寻亲网、电话咨询等方式多渠道进行查找,没有找到流浪女家里情况。但救助站工作人员没有放弃,他们始终坚持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倍努力。随着治疗的深入,该流浪女病情逐渐好转,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的一再询问下得知常某是四川广元人,但通过公安户籍未能查到此人,可能是离家时间太久和身体的原因,常某不能准确记住自己姓名和家庭住址。

      在这种情况下,热心的救助站工作人员谢发达想起了有个四川广元籍战友王江,说不定他能帮上忙,于是多方打听联系上了多年失联的战友王江,战友听了情况后很是感动,说一定尽力协助查找。王江通过微信将信息在广元朋友圈转发,不到二十分钟就有人打电话过来说常某像是他的邻居,十多年前走失至今没有下落。最终通过这位邻居的热心帮助,确定此人就是多年前走失的常某,现已联系上常某家人,历时半年多的查找终于有了着落。常某即将在肥东县救助站的协助下踏上返乡的列车。

      近年来,肥东县救助站通过科技手段“互联网+救助寻亲”帮助许多流浪乞讨人员找到了离散的家,圆了回家的梦,同时通过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作用,为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报单位:肥东县民政局
信息作者:宋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