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军令状”背后的脱贫故事——界首市舒庄镇大顾村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10.03.2017  14:45

    安徽新闻网(www.ahnews.org)讯:“自从参加了英臣合作社养羊,俺获得了科技扶贫项目、扶贫贷款,还可以到社里打工,一年下来增收2万多块,日子越过越红火。”近日,家住大顾村杨小庄的贫困户杨继建谈到自己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不仅获得了农商行贴息贷款5万元,科技扶贫项目赠送的6只能繁母羊,而且到英臣合作社打工,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

  据了解,该村像杨继建这样通过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稳定脱贫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一切改变,都源自一张脱贫攻坚军令状”,村支书顾学杰还清晰地记得军令状上最关键的一句话:我们要用3年的真抓实干,彻底摘掉贫困帽子,引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建成政通、地利、人和、村富的新大顾。为此,这里的干部群众实干了三年,巧干了三年。

   开展“靶向治疗”,自主创业是长策

  该村原有贫困户129户316人,贫困发生率达到5.5%,是舒庄镇贫困程度较深的一个村。来自市委办公室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姚易承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两年多。“关键是贫困底数要清,致贫原因要实,帮扶措施要准。对症下药,通过一户一策,带动自主创业,才能药到病除。”

  “老顾,你家今年养殖6只羊,还可以享受3000元的自主创业奖补资金。”在贫困户顾学存家中,顾书记介绍了贫困户自主创业的奖励政策,顾学存听到后,乐得合不拢嘴。

  为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市镇村三级81名包户干部采取“结对帮扶”,每月定期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摸底数、定措施、户户清”工作,、查看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和住房情况,通过对贫困户情况的数据分析,结合该村产业发展实际,制订并实施脱贫计划,谋划并实施列入“一村一品”山羊养殖自主创业工程。通过政策宣传到户到人、利用自主创业奖补资金、规模养殖大户带动,引导52户贫困户发展山羊养殖,实现了每年户均增收5000元目标,而且汇集起全村群众的养殖热情,成功发展240户一般农户投入山羊养殖,促进了全村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坚持“瞄准靶心”,健康扶贫当先锋

  “在所有致贫原因中,因病致贫是最具普遍性的,因病返贫也是最致命的。”镇副科级包点干部刘洋一直把根除因病致贫当作心中“头等大事”,带领村两委干部,落实大病救助、慢性病卡办理、村医定期免费诊疗等措施,切实织密健康扶贫保障网。

  “那次我的老伴动大手术,一下子把我一家人的生活给搞垮了,幸亏国家给解决了一大部分。”68岁贫困户顾学启如是说。而手术之后,顾学启和老伴两人都发现患有长期慢性病,为此,村干部到他家宣传慢性病卡办理可以减免一般药物费用后,他拍着大腿激动地说:“那赶快给我办一个,我和老伴以后吃药就省多了,也不用为医药费发愁啦”。

  金奖银奖,不如群众打心眼里一句夸奖。为打好健康扶贫战,该村为129户316人全部免费办理了新农保,对54户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协调了村医定期免费诊疗,办理发放了48张慢性病卡,倾尽全力守住了群众健康的医疗底线。

   立足拉大框架,富强新村露锋芒

  该村全面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脱皮攻坚等政策惠民资金,一手抓基础设施改善,一手抓村集体经济壮大,谋划并实施了富强新村建设的发展举措。

  “俺们村那还用说,现在好多地方都来学习,还是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村呢!”该村扶贫专干杜晓丽总是这样向别人介绍。据了解,大顾村近三年累计整合并投入投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达2020万元。道路硬化户户通、太阳能路灯在中心村全覆盖等项目的竣工,极大改善了全村生产生活条件,为村域经济的发展打开了局面。

  与安徽省聚力机械有限公司的联姻则是一段佳话,在“百企帮百村”行动中,聚力机械与大顾村结成帮扶对子,实施机械代加工厂建设、垂钓中心及农家乐建设项目,在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保底增收20万元的基础上,还将在大顾村贫困户中培训10名产业工人,带动就业20人以上。同时,该村还利用扶贫贷款的优惠政策,争取低息贷款30万元,建设并成功并网一个60KW光伏发电站,因此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逾6万元.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现如今,大顾村已经在界首市45个贫困村中率先出列,脱贫户满意度达到100%,当年的承诺已经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最好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