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不落地导致民营医院发展"原地踏步"

25.07.2014  18:06

    “您有在医院工作的朋友吗?能不能给想想办法,挂上XX医院XX专家的号?”在北京、上海等医疗条件相对优越地区工作的人对这样的问题肯定不会陌生。相比起知名公立医院专家的“一号难求”,彻夜排队挂号的火爆场面,门可罗雀的民营医院就黯淡了许多。

  患者少,医院无法发展,医院发展不起来,没有知名度,就吸引不来患者。对于民营医院投资者、管理者来说,这似乎成了一个死循环。如何解开这些问题?有没有另辟蹊径的方法?近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在做客人民网“诊脉民营医院”系列访谈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图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

  半壁江山只换来一成消费者

  如果说中国的民营医院没有市场是因为数量太少了,似乎对民营医院并不公平。蔡江南带来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来民营医院增长速度比较快,从总量上看,目前公立医院占55%,民营医院占45%。如果仅看数量,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差不各占多半壁江山。

  然而,即使占了半壁江山,民营医院的市场份额却不容乐观。“从病人的门诊量和住院量来看,公立医院几乎占了85%—90%的市场份额。”蔡江南指出,这样的市场份额分配比例说明,民营医院尽管数量增加的很快,但是整个市场份额结构的变化影响却非常小。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局面并没有发生比较大的改变。

  问题的原因到底在什么地方?“我们有很多政策鼓励民营医院的发展,但这些配套政策目前还没有落实到位。”蔡江南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此外,缺乏市场份额,很大程度上是民营医院在整个医疗体系当中的定位不当导致。民营医院到底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目前还是有很多观点非常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蔡江南说,“传统观点觉得民营医院应该只是起配角的作用,应该是拾遗补缺的作用,但是这个观点需要改变,将来是不是民营医院逐步壮大,应该起比较重要的作用,而公立医院的定位应该起市场和社会做不了和不愿意做的事儿?”

  政策不落实民营医院只能“原地踏步”

  目前,民营医院之所以还在“原地踏步”与政策落实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民营医院的发展都受到了政策无法落地的限制。对此,蔡江南列举了一些民营医院尚需跨过的门槛:

  首先是市场准入门槛。是否允许开医院?在这点上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目前还没有真正达到公平竞争。第二个门槛是规划。医院的选址,大型医疗器械的制备都需要规划批准。这点上民营医院目前也是没有和公立医院达到平起平坐、公平竞争的地位。第三,对医疗人才的管理。人才资源也是公立和民营之间需要竞争的重中之重。事业编制,科研经费,医生评级,公立医院具备的这些优势,让民营医院无法企及。

  除此之外,一些其他细节问题,例如定价政策,医保准入制度等,方方面面配套的政策,都缺乏一些具体的细则。

  “到今年年底我国会有14个配套政策出台,这14个配套政策当中对民营医院的开放会有具体的规定。当然我们从一个大的原则到细则,细则再到后面具体的管理者、政府官员的落实,都还会需要一些时间。”蔡江南期待着政策细则能够给民营医院带来实惠。

责编:李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