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民政局三措并举 确保民生工程工作有序推进

03.07.2014  18:14

      今年以来,全市民政民生工程工作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根本,不断提升保障标准,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强化民生工作宣传,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民政民生工程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五保供养及敬老院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殡葬基本公共服务惠民工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五保对象长期医疗护理保障制度、社区“老少活动家园”建设等9项民生工程稳步推进,顺利实施。
      投入到位让资金有保障
      2014年,合肥市第十一次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实现市区农村低保与城市低保并轨,保障标准提高到月人均460元,县(市)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000-2300元,提标幅度达到10%以上。全市散居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不低于2200元统一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420元,提高年人均220元,增长10%。全市集中供养五保对象纳入当地城镇低保,享受低保相关待遇,月标准不低于每人460元。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营补助大幅提高,其中收住失能失智、低收入老年人的社会办养老机构,运营补助从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1500元,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一次性建设补贴提升到20万元,运营补贴提高到每年3万元。截止5月底,累计发放资金3.08亿元,惠及16.2万农村低保对象、4.16万农村五保对象等众多困难群体。
      创新到位让工作有动力
      政策创新是民政民生工程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今年以来,合肥市试点探索养老服务第三方评估机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专业社会组织或机构,对养老服务进行全方位评估,此举开创安徽省养老服务评估工作的新方式。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鼓励个人、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兴办和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接管运营,街道和社区兴办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敬老院公办民营试点工作,选取庐阳区三十岗乡敬老院等条件成熟的敬老院,交由有资质、有经验、有专业人员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在收住五保供养对象的同时,面向社会开展运营工作。五保供养医疗护理保障范围扩大到城市三无对象,极大的提高了城市三无对象的保障水平。庐阳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低保信息双公开制度,将城乡低保对象的花名册发布到合肥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增加了低保工作的透明度。
      宣传到位让群众能知道
      民生宣传是展示民政民生工程工作风采和成果的重要方式,不断提升社会对民生工程政策的知晓率和认同感。各级民政部门网站开辟民生工程专栏,国家、省、市各级媒体广泛报道民政民生工程的政策、动态和成果。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纪念日,举办各项目宣传周活动,5月份,市局与省厅联合在和平广场举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宣传农村低保和医疗救助相关政策;新站区印制民生工程宣传单、宣传手册,采取“民生工程宣传进校园”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生工程宣传工作。


上报单位:合肥市民政局
信息作者:万晓源 古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