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县区政务微博成“僵尸” 注册至今零发布

17.06.2015  17:51

  部门之间政务信息闭塞,使得办事效率跟不上节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孤岛”。合肥市政协昨天专程调研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为合肥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建言献策。但在调研中也发现,合肥的政务服务平台存在“头重脚轻”的问题,全市统一政务平台很给力,网络平台存在感不足。

  1

  全市统一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近年来,合肥市逐步建设了较为完善的政务服务网络,条块式电子系统初步建立。计划生育、城乡低保、个人养老、医保等电子服务系统基本上实现上下联网互动、部门资源共享。但是,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信息孤岛”上。

  信息系统缺乏互联互通,信息资源难以开发利用,数据不一致、不准确。一些部门已建立电子政务平台,如人社、计生、公安等,但平台之间资源不能共享。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办事项目没有电子服务系统,仍使用人工申请、上报、审核,费时、费力、费纸张。对此,合肥市政协委员多次建议,要打造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增加城市的竞争力。今年5月中旬,备受瞩目的合肥市统一政务信息处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正式上线,全市各党政机关、辖区县(市)、区、开发区同时启用新版平台系统,此举标志着合肥政务办公全面进入快车道。

  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平台的设计理念是通过信息技术将各委办局业务系统进行整合,与全部公务员连成统一的整体,建立起“具备政务资源的统筹管理控制能力”的协同办公体系,实现了全市公务员“同台”办公。平台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标,包括25个子系统,整体设计采用“369”的架构,即3个核心平台,6种关键政务办公应用,9种政务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流转、处理、共享,实现政令的高效传达与跟踪。新平台将采取分布式部署架构,以市级平台为中心,各县(市)、区、开发区分别部署县区级分平台,市级平台与县区级平台通过统一数据交换,实现业务数据互联互通。

   2

  智慧社区居民享受“e生活”

  全市有了统一的政府服务平台,老百姓办起事来更方便,不像以前要在好几个部门间奔波。不仅如此,在最基础的社区层面,政务服务平台也在不断创新,居民不出家门就能把事办好。

  昨天,市政协来到包河区方兴社区,调研了这里的“智慧社区”。今年5月份,合肥市第二个街道级“大社区”包河区方兴社区正式挂牌成立,方兴社区尝鲜智慧社区试点,让辖区居民享受零距离服务。在方兴社区,凭借一台社区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就可以查询到个人基本信息、五险缴纳明细、医疗账户明细、养老参保凭证、医疗参保凭证和办事指南。点开医疗账户明细,发现可在几秒钟之内获知医保个人账户划拨情况,个人账户在医院、门诊、药店的消费情况。通过这个社会服务管理“一站通”平台,将原来由街道办事处承担的对居民各类事务性管理职能直接延伸到社区,将原来居委会承担的行政职能“剥离”出来,由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承担。

  在方兴社区,居民足不出户便可以在网上办理计生、民政、劳动保障等业务,可以便捷地查询煤气、水、电、电话等使用情况和账单;轻点鼠标,居民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在线留言,与社区无障碍沟通。该社区还将推出手机APP平台,即“智慧方兴”手机客户端软件,居民安装软件后,轻轻一点,就可以全面了解社区的吃、住、游、购、娱等方方面面的信息。

   3

  网络平台“僵尸”现象仍在

  服务好不好,关键在于“细节”。未来,像方兴社区这样的“智慧社区”肯定会越来越多,但政务服务的某些细节还存在一些问题。调研中发现,合肥不少政务微博还处在“僵尸”状态。

  作为网络问政、执政的新形式,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机关倾听民声、体察民情、纾解民意的重要途径,是广大民众维护权益、表达意愿的一种重要方式。2010年,合肥市就开始构建网络发布体系,建立政务微博,首个实名认证官方微博“合肥发布”和“合肥微博发布厅”陆续上线。“合肥发布”新浪微博粉丝数已达到11万,人民微博粉丝近5万,合肥发布厅微博粉丝达337万。截至目前,合肥市约有70多家市直单位、县(市)区开通微博。在网络时代,刷一刷手机、上一上微博,就能获取全方位的政务信息,这对咱们老百姓来说再方便不过。但是,在现实操作当中,政务微博并没有那样到位。

  今天上午,记者登录新浪微博,随机关注了多个认证的政务微博,却发现不少政务微博毫无存在感。一些市民关注比较多的单位,微博一个月发一条算是好的,某些县区的政务微博甚至从注册开始至今发布0条信息,有的最新发布的信息是在2012年11月9日或者是2013年7月9日。

   4

  政务微博不应是“花架子”

  机关单位的人事变动没有人关心吗?事实应该并非如此,众多政务微博找不到存在感,问题出在“务实”上。早在今年省两会,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芮必峰提交了专门提案,建议将我省政务微博建设落到实处。

  目前,政务微博大都发布的是政务信息,及时、迅速。单从信息通畅的角度来说,为老百姓提供了一种了解政务信息的新平台。但是,从务实应用的角度来说,政务微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能否为老百姓办事带来实际效力,还有待观察。记者采访了多个政务微博的发布人,对于“僵尸”现象,他们大多认为问题出在两个方面。“很多时候,不知道什么该发,什么不该发。一些新的事情,没有领导的同意不敢发,万一出了问题谁来负责?”一位赵姓负责人坦言,政务微博很多时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发多发少发什么都要拿捏一个度,还要根据领导的喜好。除此以外,人手的问题也是一大困扰。“这个单位的政务微博,就我一个人在负责。可我平时除了处理正常公文,有时候还得负责接待、外出办公等,拿不出时间和精力去刷微博。”赵姓负责人表示,种种实际困难,加上并没有强制措施,政务微博更新变成很随意的事。

  政务微博开通以后,随意并不是一件正常的事。在这一方面,北京等地做出了有益尝试,其先是制定了政务微博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制度上确保政务微博的落实。同时,建立了政务信息发布口径授权机制,解决了谁来发、发什么的问题。此外,北京市定性定量对政务微博进行考核,要求以政务信息为主要发布内容,每日发布量不少于当日发布信息总量的60%。对于微博“操盘手”,北京则要求上岗前先培训,不培训不上岗,提高政务微博工作团队的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