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力,加速农业“动能切换”

01.03.2017  13:37

  权益划分不清,缺乏经营主体,村集体资产大部分在“沉睡”,村民无法从中受益

  ——稳妥有序、由点及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

  满山满谷的茶园,古色古香的亭廊;茶叶加工厂旁的开阔地带,一台挖掘机正在忙碌。 2月22日,金寨县油坊店乡面冲村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们正在兴建新的茶叶加工厂,用来扩大生产。 ”金寨县大业茗丰茶旅公司负责人陶林说。

  “大业茗丰”为何在面冲村大力投资?这得从面冲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说起。

  2016年,面冲村被列为省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村。去年8月,该村清产核资,将光伏发电站、六安瓜片生产厂等1280万元的经营性集体资产进行股改,资产量化后的总股数为128908股,股民2484人,村集体持股40%,成员持股60%。村里同时成立创福公司,管理村集体资产。

  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后,村民如何增收获益?引进新型经营主体是关键。

  “去年,我们引进了大业茗丰茶旅公司,村创福公司以700万元的资产入股该公司。企业每年给村里15万元固定分红,并且每3年递增3万元。 ”面冲村村支书黄尊云说,这笔收益怎么用,由股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今年的收益打算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及特困人群帮扶。

  村民郑学伟向记者晒出了自己的股权证:5口人,家庭股份总数260股。 “一分钱没出就当上了股东,可以分享集体经济的收益,当然是好事。 ”郑学伟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去年,我省首批选择11个县的13个村开展“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为全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改革发展培育示范样板。

  旌德县路西村是我省“三变”改革试点村之一。

  “我们村的村集体资产家底较好,但多年来因为权益划分不清,缺乏经营主体,这些集体资产大部分都在‘沉睡’,村集体一年的收入也就两三万元,村民无法从中受益。 ”旌德县路西村村支书黄晓本说。

  实施“三变”改革后,路西村村民以折股量化到人的集体资产股权出资,分别成立两个合作社,再由这两个合作社共同发起成立路西村三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随后,路西村对“经营性资产和可供发包的资源性资产”分别制定了不同的营运计划。 “比如,对村集体拥有的近千亩茶园进行公开发包,由泾县一位经营户承包经营,年承包费3.1万元;将村里的旅游资源委托给南京一家公司经营,预计每年可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元。 ”黄晓本说,利用村集体收入,村里装了路灯并支付电费。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地区的村集体资产规模小、交通不便,很难吸引经营主体和经营人才。安徽大学“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崔宝玉告诉记者:“不同的村子‘三变’改革的重点和方法是不同的。村集体资产规模较小的村子要因地制宜,可以采取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方式引入新型经营主体,但不能一刀切,要尊重农民意愿。 ”有基层农业部门干部表示,“底子差”的村子要想办法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增强对经营主体的吸引力。

  “引进经营主体是最难的,关键是引进来还要稳得住。这就既要看当地的资源禀赋,也要看地方政府的政策、服务能否跟得上。 ”金寨县农发委合作经济组织科科长黄世启说。

  “我们最近忙着给公司采购制茶器械,经营主体发展得好,我们才能得益。 ”黄尊云深有感触。

  省农委主任陶方启表示,今年,我省将加快推进“三变”改革试点,完善改革相关配套办法,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在全省选择10个县(区)整县推进,其他市县要选择若干乡村自行组织试点,用“三变”改革打开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大门”。

  抵押物不足,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并非易事;有农户反映贷款额度不高、作用有限

  ——完善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县级数据库建设,尽快形成全省“以图管地”和承包合同网签管理系统;以市、县为重点,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力争2018年实现涉农县区全覆盖

  “去年上半年,我用合作社900多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从银行贷出46万元,是全县第一笔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2月24日下午,定远县皖圩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光祥在田头与记者聊了起来。

  去年底,我省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目前,已确权面积和发证农户数均占总数95%以上。但颁证只是起点,让经营权可流通、能交易,确权登记的成果才能放大。

  2015年年底,定远县被列为国家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 “我们推出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合作的模式,成立产权交易中心,出台配套政策,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一开始,贷款对象只限于大户,推进了两三个月,只有两户获得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定远县农委副主任张春进说。

  “主要是征求原土地承包户的同意非常麻烦。有人在外地打工,联系不上;有人有顾虑,不愿抵押自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幸好村里帮着做思想工作,前后花了1个月时间,办妥了这事。 ”王光祥说。

  随着试点推进,定远县将贷款对象放宽至一般农户,并简化办事流程。 “对普通农户放开后,办业务的人多起来。一天最多要接待10来户,普通农户放贷额度在5万元至10万元。 ”定远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交易中心工作人员陈雷说。

  目前,定远县已有400多个农户和部分新型经营主体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获得贷款3700多万元。

  采访中,不少基层农业部门干部和农户反映,由于抵押物不足,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有些银行并不热衷。

  成片的农田里竖立着树苗和白色短杆,架起黑色滴灌管……这是记者2月22日在金寨县梅山镇徐冲村见到的猕猴桃园。

  “为了做通银行的工作,我们邀请行长们来看猕猴桃园。了解产业前景,银行才能放心放贷。 ”黄世启说,“去年,我们和一家村镇银行商定,贷款人交10%保证金,农委出具土地经营权评估证明,贷款额度不超过评估价的40%,并由三个合作社互相担保。当时,梅山镇三个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共计贷出600万元。

  “经营权抵押贷款,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信用贷款。银行主要还是结合客户信用记录来进行判断,土地经营权只是农户获得贷款的一个‘媒介’。 ”张春进说。

  崔宝玉告诉记者,当前,仅靠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几乎无法获得贷款,一般都会有一些辅助性机制,例如政府担保、供应链融资等。因此,政府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土地产权的交易市场和交易机制,另一方面,应加大引导和支持,鼓励银行、农业贷款担保公司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及时还款,提升信用。

  近年来,金寨县大力推动农村居民财产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林权、个人诚信的“三权一诚”抵押贷款。 “为了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县里还整合资金1500万元,作为‘三权’抵押贷款不良资产的收储资金。 ”金寨县农发委农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吴敬成说,2015年至2017年,该县每年实现农村“三权”抵押贷款1.5亿元。

  “贷到款了,但只有几十万元,作用有限。如果额度能高一些就好了。 ”王光祥说,最近合作社的养猪场要拆迁,建新厂需要五六百万元,“现在只能边做边发展,滚动投入”。

  据省农委有关人士介绍,2017年,我省将巩固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健全承包合同取得权利、登记记载权利、证书证明权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完善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县级数据库建设,尽快建成从省到县互联互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形成全省“以图管地”和承包合同网签管理系统;以市、县为重点,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力争2018年实现涉农县区全覆盖。

 

  农户积极性不高,农田水利设施维护难;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大,经营主体面临资金缺口

  ——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创新农业农村投入使用方式,提升支农效能;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确保“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

  采访中,有基层村干部向记者反映,当前农村劳力少,水利设施日常维护是个大难题。

  “去年夏季大水,一些地方明明有完善的水利设施,但洪水就是堵在田里放不掉。没钱付工钱,村干部喊不到人下田放水。 ”省农委种植业局局长牛运生说。记者在不少地方也看到,因为缺乏日常维护,不少修建不久的沟渠淤塞起来,长满野草。

  针对这一问题,定远县近年来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的建管改革。

  2月24日上午,天气正好,站在定远县张桥镇高塘社区的高处,记者看到如镜面般清澄的西唤北塘,塘坝四周十分平整。

  “这里原来也是淤泥堆积,蓄水能力很弱。 ”定远县张桥水利中心站站长高庭义说。

  西唤北塘为啥能焕然一新?

  “我们对实施自主建设小型水利工程的农户或社会投资者,按照工程造价的三分之二予以财政补助。 ”定远县水务局副局长张明清告诉记者,发挥政府投入资金的杠杆作用,建立利益驱动和共享机制,可以撬动社会资金,集合多元主体共同投资建设小型水利工程。来自省水利厅的信息显示,定远、蒙城、望江、南陵、庐江、广德等6县已被纳入国家试点,持续推进工程建管模式改革等13项试点任务。

  “我家有20多亩地。以前水塘没有修整的时候,田里经常缺水,只能靠天收。现在我和村里另外两户一起投资修整了一口塘,保证我们几家的田亩灌溉。 ”定远县张桥镇高塘社区61岁的村民李德芳告诉记者,“因为出了钱,又关系到自家农田灌溉,我们常常去塘坝上转转,防止水跑冒。 ”据介绍,修建类似西唤北塘这样的一口小水塘,总造价大约5万元。

  小水塘造价低,建电灌站的投资则大得多,可达上百万元。为了缓解投资者的资金压力,定远县积极推动小型水利工程产权金融服务。投资者可以用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使用权证办理抵押贷款,总额度控制在5万元至80万元。

  除了定远县开展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金融服务,在我省其他地方,农村金融创新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多亏‘劝耕贷’雪中送炭,解了‘建大棚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合作社去年挣得‘盆满钵满’,今年有望再获丰收。 ”2月20日,宿州市埇桥区灰古镇八张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王守兴说。

  来自省财政厅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省通过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注资21.5亿元,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农业担保公司,全面启动规模化批量化担保业务,首创“劝耕贷”担保品种,累计为57个县638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6.2亿元。

  在金寨县梅山镇,鑫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创新成立了“金融信用合作部”。

  “我们的资金来源以社员入股资金为主,目前有48位社员入股,总金额达到100万元。资金封闭运行,按照‘小额、分散、短期’的投放原则,用于社内合作,单笔贷款额度不高于5万元,贷款期不超过1年。”2月22日,鑫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朱余伟告诉记者。

  “去年,我和另外3个社员互相担保,一起贷出了20万元,用于养猪场引种、进料。当时1个小时就放款,特别方便。 ”社员陈光林说。

  看到第一批入股社员或可贷款,或可获得约5%的年回报率,其他社员纷纷要求加入。 “下一步,我们准备建立风险金,以防意外状况出现。 ”朱余伟说。

  “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要坚持农办、农有、农享,内部融资、内部使用,严格界定组织边界,明确监管部门,及早立法。 ”崔宝玉分析认为。

  黄世启告诉记者:“对于农村金融创新,我们慎重选择试点主体。注重考察合作社理念、经营业绩、负责人诚信度等,注意风险防控。

 

  劳动力短缺,公共服务不完善,创业场地有限,影响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

  ——健全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村创业创新体制,整合落实支持农村创业创新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创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优惠政策

  科技创新,如何与农民挂上钩?

  在宿州市采访,记者遇到一件事。因为一般的烘干设施性能不过关,常常上面的玉米还没烘干,下面的玉米都快成了爆米花。但找李清武就不会这样。 “我就琢磨,为什么受热不均呢?慢慢发现窍门,自己动手改进后问题解决了。 ”李清武是个农民,经营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他说,农民在一线,最了解农业生产,只要有好的外部条件,激发热情,就能成为农业创新的主体。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村创业创新体制”。支持进城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鼓励高校毕业生、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

  徐礼慧原本是岳西县城的一名教师。2012年,她成为一名农业创业者。

  “过去,我爱人经营了一家大米加工厂。他常说,一个人在外面做得再好,最后也要落叶归根,要多想想家乡的事。 ”2月16日,华之慧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徐礼慧感慨地告诉记者。2012年,徐礼慧夫妻在岳西老家流转了5000亩山场,养土鸡、种猕猴桃。次年还做起了电商生意。

  第一年养鸡,因为不懂技术,徐礼慧亏光了本钱。第二年种植猕猴桃时,她长了个心眼,花重金聘请了专业技术员。 “我们的技术员参与公司分红,这样他的积极性就高,能更好地帮助果园提升效益。 ”徐礼慧说。

  徐礼慧夫妇与当地的土鸡养殖合作社、猕猴桃种植合作社进行合作,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保底回购,带动村民致富。 “我们保证了销路,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有的养鸡专业户养了上万只鸡,收入可观。 ”徐礼慧说。

  3年多前,从合肥工业大学毕业后,王萌萌回到老家定远县吴圩镇西孔村,当村官、务农。 “动机很感性。我在一个工地上看到农民工十分辛苦,中午只能靠着小树休息,还有妇女一边背着孩子一边在烧饭,让人心酸。 ”王萌萌说,“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想为家乡尽一份力。农村变美变好了,村民就能在家门口工作。

  一直以来,西孔村农民都是从事传统农业,种植水稻和小麦。王萌萌回乡后建起了大棚,种上100亩草莓和200亩葡萄,发展经济作物。

  “用网络推广,同时与企业洽谈合作。今年春节前草莓大多以团购形式销售出去,比批发利润要高。 ”王萌萌说,“目前正在试点林下养殖,主要是养鸡、养鹅。

  2月24日,王萌萌的草莓园里,63岁的村民李德荣正栽种草莓苗。 “过去在别的镇子上做瓦工,现在年纪大了,在草莓园负责种植管理,离家近、活儿轻,一年能挣5万元。 ”李德荣说。

  数据显示,2016年末,我省外出务工人员数约1380万人。 “十二五”期间,我省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累计33.3万人,创办经济实体14.4万个,带动169.7万人就业,累计返乡创业人数年均增长11.95%。 2015年,我省陆续出台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不断优化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 2016年,全省新增39045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办实体19057个,带动19.51万人就业。

  崔宝玉表示,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等人才下乡创业,从大的方面看,可以带动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向小城镇和农村集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从小的方面来看,有利于务工者与家人团聚,照顾老人、教育子女。应该为各类创业者提供相关服务,整合落实支持农村创业创新的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创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优惠政策。

  “如今,政府对农村创业者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我们种植草莓就拿到了60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但在基础设施建设、农技推广等方面,仍需政府加大投入。 ”王萌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