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升级 “老产业”再塑新优势

17.11.2015  06:31

   “两化”融合激发新动能

    ——全年计划培育“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企业100家,建成“智慧企业”3000家

  “2623”“3721”“3720”……11月11日,记者在宁国市中鼎集团“小药全自动配料线”上看到,标号不同、装有不同物质的“大漏斗”正按预设标准配料并同时装袋,相关数据实时显示在一旁的主监控室的电子屏幕上。

  “密封件及各类橡胶零部件产品种类有2万多种,没有信息系统,很难做到不失误。 ”中鼎股份总经办主任童徽告诉记者,各个品种配料不尽相同,且对不同物质的配比要求极为严格。精确配料,信息化系统发挥了大作用。过去一个车间仅统计员就有5个人,还经常出错,上了ERP信息系统后,节省了大量人员,配料或生产线上不同型号的产品可以按需切换。

  受益于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处于传统制造行业的中鼎集团持续推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在新材料、新工艺方面开展前沿性研究,已将橡胶密封件这种看似不起眼的产品,从汽车行业拓展到航天、军工、核电领域,成为全球密封件龙头企业。

  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围绕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新业态拓展,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

  11月16日,早上8点,位于肥东县的荣电集团的仓储员工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为刚刚过去的“双11”活动订单继续发货。十几辆物流厢式卡车已在仓库前排起了队,从这里拉出去的小家电将奔赴全国各地。

  全网销售9889万元,同比增长72.1%,再次刷新单日销售记录;“爆款产品”养生壶销售28.9万件,电火锅销售17.3万件……这是荣事达小家电晒出的“双11”成绩单。荣电集团互联网生态创业中心项目总监于小兵说,作为传统小家电生产企业,荣电集团在业内率先深入实施“互联网+”战略,利用信息技术升级设计制造模式、销售模式和商业模式,企业近年来销售业绩每年平均以30%的速度递增。

  今年以来,我省顺应互联网等新技术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之路,加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开展“百家企业达标,万家企业对标”活动和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在企业、行业和区域层面培育各种典型示范,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年计划培育“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企业100家,建成“智慧企业”3000家。

  【记者点评】

  当前,传统产业正面临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和能源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外部市场需求不振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推进“两化”融合是企业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如今已成传统行业改造升级的新常态。传统行业应抓住机遇,用好互联网这一工具,以开放的思维迎接变化,奏响转型升级强音。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