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揭开神秘面纱 到省博新馆感受“佛光恒常”

15.04.2015  06:22

  地藏菩萨龙钮铜印(明朝)该印章为铜质,方形。中央一圆雕海水龙纹为纽,龙纹五爪,昂首向前,龙身为柱状,龙尾没于海水之中,海水浪花泛起,前爪抓一火球,似正欲腾空而起,造型富有动感,形象逼真。

  鎏金佛塔即阿育王塔(宋朝)该塔为宋代宝箧印经式塔。鎏金,由塔座、塔身、塔顶、塔刹四部分组成。塔座四面各镂空雕四座佛龛,龛内置一尊坐佛。塔身四面镂空雕刻佛教故事,四角立柱上方圆雕一只大鹏金翅鸟。据记载,宝箧印经塔是五代时期吴越王钱俶仿照印度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的做法,用金铜精钢铸造八万四千座小塔,故又称阿育王塔。该塔和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的阿育王塔几乎一模一样。

  锤揲金棺(宋朝)该金棺在拆除寿县报恩寺残存宋代砖塔时,于塔下地宫的石函内发现锤揲金棺和银棺各一。金棺置于银棺之中,出土时内装满舍利子。而且此金棺与其他地宫出土的金棺所不同的是,其头档的门额及左右两侧皆伸出有莲瓣型背光,似普照佛光,给人以光明和希望之感。棺首的下部还有一台基,既如入门前之阶梯,又似故意将金棺的前部抬高,使金棺更具宫殿建筑的某些特征。棺内底部凸现“重佛舍利”四字楷书。

  章华施建宝塔金牌、释宗景施建银牌(宋朝)金牌为长方形素面薄金片,正面楷书体刻记铭文四列,共计94字,此金牌及佛塔的建造时间为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银牌为一薄银片制成,上下两端分别以针刻荷叶、莲花装饰,中部为长方形,刻有楷书铭文五列计33字。

  北魏鎏金弥勒佛、宋代鎏金佛塔、明代地藏菩萨龙钮铜印、充满神秘色彩的舍利子……4月17日(周五),一场名为“佛光恒常”的大型佛教主题展将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展出。届时,由省博物院馆藏及来自我省其他地市文博部门的99件佛教文物精品,将首次集中展示,有些文物还是第一次公开亮相。安徽商报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是以时间为主线,以九华山地藏菩萨崇信为中心,历数安徽佛教发展史与特点,以表现安徽的佛教文化在佛教发展中的贡献。

   看现存第二早的敦煌遗书

  众多展品中,年代最久远的距今1600年左右,是北凉神玺三年的《贤劫千佛名品》经书,这件安徽博物院珍藏的稀世佛家珍宝,出土于敦煌高昌,是现存时间第二早的敦煌遗书。也许很多人会奇怪,敦煌出土的文物怎会出现在安徽?其实这跟一个人物有关,那就是时任甘肃省府秘书长的许承尧。安徽省博物院李治益副院长告诉安徽商报记者,许承尧是位收藏爱好者,收藏了很多佛教文物,后都捐赠给了安徽省博物馆,该经书只是其中一件。

  北朝弥勒佛造像雕凿精妙

  展品中,还有一尊北朝弥勒佛造像,这尊弥勒造像的雕凿手法巧妙,运用剔地浅刻法,融合绘画形式上的“湿折纹”描画,将佛身所着软薄衣衫的质地及皮肤细腻柔润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老舍利子揭开神秘面纱

  在展览的“佛根深培”单元,市民们还能欣赏到遴选宋明时期无为砖塔、寿县报恩寺、潜山太平塔等佛塔地宫出土的佛教精美文物,这些文物以精致的金银器、玻璃器、舍利子、瓷器为主。李院长说,常言道:十塔九宫。意为十座塔寺九座有地宫。此次展览的不少文物都是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有些文物还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新闻附件

  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汉永平年间,刚刚在中土落户的佛教便传入皖南,即宣城、泾县一带。禅宗作为汉传佛教主要宗派之一,早期的传播与发展,与安徽有着不解之缘。唐代,九华山佛教的兴起成为安徽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