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提醒:高考将至骗子出没 家长和考生要当心

04.06.2016  04:12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在广大考生如火如荼地备考的同时,骗子们也蠢蠢欲动,筹划着今年的“发财大计”。警方梳理了近年来各地发生的涉考类诈骗术,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不要上当受骗。
  骗术一:捡准考证
  骗术还原:“紧急通知,捡到一个高考准考证,姓名白娅倩,考点一中,考场013。请大家帮忙互相转发,别耽误了孩子高考!联系电话138××××××××”。
  警方揭秘:从2013年开始,这一骗术每年考试季都会在网上流传。实际上是骗子以寻找准考证为由公布吸费电话,骗取好心人拨打电话从而实施诈骗。
  防范方法:不轻易拨打电话,捡取、丢失准考证可第一时间联系警方。
  骗术二:贩卖试题
  骗术还原:“提供高考试题及答案,保证90%以上准确率,不过包退。”每年高考前,许多考生和家长都会收到类似售卖试题的短信。
  警方揭秘:这是骗子利用部分考生的投机心理,一般会要求考生先通过网络或银行转账支付费用,一旦收到钱后立马拉黑,再也联系不上。
  防范方法:杜绝任何侥幸心理,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文件,绝对不会轻易泄露,同时高考作弊也是违法行为,被发现后会对考生的一生都带来影响。
  骗术三:提前查分
  骗术还原:高考结束后,正式开始查分前,通过网络等发布能“提前查分”的网址,实则是钓鱼网站,内含木马病毒。
  警方揭秘:骗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迫心理,利用伪装成“高考查分”的网页木马,通过QQ群、短信、微信等途径大面积传播。考生一旦“中招”,黑客就可以对感染电脑实现远程控制,以窃取用户电脑里的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
  防范方法:考生和家长要保持警惕,不可轻信或点击来路不明的查分文件和链接。查询考分可以通过官方发布的网址、电话进行。
  骗术四:内部名额
  骗术还原:内部名额、军校招生、特长生、高校补录……考试前后,考生和家长会收到大量各种“神通广大”的人物发来的短信或电话,归根结底就一句话,“只要花钱打点,就能上学。
  警方揭秘:骗子编造出各种身份,伪造出种种文件、公章,忽悠考生及家长解决上学问题,并借机提出“公关”需要一定的费用,骗取家长钱财。
  防范方法:高考招生有着严格的规定,各高校的招生计划都向社会公布。家长在行动之前,先登录高校官网或直接打电话到高校招生办咨询。
  骗术五:伪造录取通知书
  骗术还原:骗子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考生信息,在正式录取前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
  警方揭秘:此类骗局最关键的是伪造的录取通知书中附了缴纳学杂费的银行账户,考生稍有大意,可能会直接将钱打入骗子的账户之中。
  防范方法:收到录取通知书时,首先要确认是否报考该校,其次上网查询核对录取通知书的真伪,如网上一时查不到,应到当地招生主管部门当面咨询或电话查询。对于学杂费的缴纳,可向校方核实缴纳方法及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