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提醒:谨防“朋友圈”销售假冒奢侈品

21.07.2015  19:32

  “朋友圈”里广交好友,销售多种珠宝奢侈品高仿货。从买家到“专业”卖家,嫌疑女子刘某因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最终被阜阳市公安局颍州分局经侦大队抓获。被抓时,刘某的身上还佩戴着手链、戒指等高仿奢侈品,涉案金额总计10余万元。

 

  37岁的刘某曾经营过珠宝专柜生意,2014年在深圳参加某知名珠宝品牌培训时,认识了深圳商人叶某。一天,刘某在查看叶某的微信时发现他正在销售很多最新款的珠宝奢侈品,且价格低于市场价。买了几件后,刘某发现叶某所售的奢侈品并不是正品,而是假冒的。但因仿真度极高,几乎以假乱真,她还是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自己身边的朋友们,“上面款式好多,想要哪款直接发图就好,而且价格很优惠。”刘某的不少朋友开始纷纷托她帮忙买。

 

  转账、发货……频繁购买了多件珠宝之后,刘某成了“熟客”,也渐渐发觉这是个生财之道,不觉中从“买家”成为了“卖家”。

 

  平日,刘某经常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放上各种戒指、手链、项链等珠宝奢侈品的图片供人挑选。微信上的朋友看到喜欢的珠宝首饰便向刘某订购,然后刘某从广东购进假冒珠宝首饰销售给订货人。每隔一段时间,刘某就刷新微信,称“来了新货”并上传商品图片,供买家问价。市价10000多元的商品,她卖3000元或5000元,因为价格仅为市场售价的30%左右,加上仿真程度高,受到很多客户的欢迎。

 

  正在刘某沾沾自喜自己的生意蒸蒸日上时,颍州警方经侦大队接到深圳警方的消息,当地发现一个生产假冒名牌珠宝首饰的窝点。民警清查该窝点的发货记录时,从他们的电脑和快递单中均发现了“阜阳”这个地名。深圳警方怀疑,该窝点的部分产品流入了阜阳。得知相关情况后,经侦大队立即介入调查。

  民警围绕快递单上的收货人手机号码进行调查,很快掌握了对方的微信号。侦查员使用微信添加其为好友,在其朋友圈内看到大量销售名牌珠宝首饰的广告。侦查员假装买家,与其聊天,获得了对方的信任。同时,侦查员通过进一步侦查,锁定了此人的居住地址,并于5月19日将犯罪嫌疑人刘某抓获归案。

 

  截至7月20日,颍州警方已经确认刘某的涉案金额达10余万元。查获商品的鉴定、评估等工作正在进行中。(马敏)

 

  警方提示:作为比较私密的聊天平台,近年来微信朋友圈里的微商销售的不乏所谓的“高仿奢侈品”。这种隐蔽的销售方式使得工商、公安等职能部门对此类犯罪的打击非常困难。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严重破坏正常市场经济秩序,侵犯商标持有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而买家往往在大牌奢侈品低价格的诱惑和虚荣心的作祟下,给了这些不法商家生存的空间。民警提醒,消费者要建立理性健康的消费理念,以减少这种违法犯罪现象的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