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全面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建设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7月16日讯(记者:雷明剑) 作为国家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之一,我省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主要目标,进一步增强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意愿和能力,提升城镇综合吸引力和承载力,努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有效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更多百姓分享改革发展红利。
7月3号,在合肥市包河区行政服务中心,新市民张浩正在办理落户合肥的相关手续。得益于合肥市放宽落户条件,已在合肥工作3年的张浩,仅用几分钟时间就将户口从湖南老家农村迁移到合肥。
“这项政策非常好,只要带着户口本、身份证、房产证就可以了,社保记录他们可以在系统查。今天一切办得都挺顺利的,没想到会这么快,这么方便。”张浩说。
张浩所说的政策是:合肥市在参加城镇社保年限不得超过5年的国家规定下,将合肥主城区落户条件降为就业满2年、参加城镇社保满1年,大大放宽了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门槛”。
深化户籍改革,降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门槛”,是我省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的重要突破口。2014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我省与江苏省成为国家首批两个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
“试点旨在完善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破除农业转移人口进城的障碍,让广大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安居乐业,推动新型城镇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省发改委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李全军介绍
结合国家试点省建设,我省相继出台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安徽总体方案”、“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等多份文件,从顶层设计上确立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马凤是亳州市一名新落户市民,在当地就业部门帮助下,她在安徽华扬服饰有限公司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原本在家务农的她学知识、练技能,经过多年的努力,一步步成长为公司产品品质部部长。
“国家提倡的新型城镇化,给我们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带来了好处。工资从原先的两三块钱涨到现在七八千块钱,各个方面条件都比以前好太多了。”
为切实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就业难题,我省组织实施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的就业技能提升计划,加大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就业培训实行目录式管理,使越来越多务工人员在城里稳定就业。
针对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省会合肥市全面落实外来人员随迁子女零障碍入学政策,义务教育定点学校增加到228所。近日,进城务工人员张女士就凭居住证,就近为孩子办理了合肥第29中学入学手续。
“国家对农民工小孩很照顾。给所有外来务工子女上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不要花其他的费用,可以直接过来报名上学。我认为是很好的。”
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我省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五有并轨”。截至2017年底,全省有35.36万套公租房配租给农民工等住房困难人员;全省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人数已达26.1万人;在全省范围建立“四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2017年,全省新农合共有5.56万人次实现跨省异地即时结报……
为巩固我省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果,2017年,我省出台“十三五”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启动实施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劳动就业创业等8大任务,配套实施36项基本公共服务工程和81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优先向贫困人口和农业转移人口倾斜。
省发改委总工程师笪艺武告诉记者: “到2020年,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坚实基础和持续动力。”
目前,安徽省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已基本结束。三年来,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由2014年的49.2%和22.7%提升到2017年的53.5%和31%,国家试点省建设成效显著。合肥降低城市落户门槛、芜湖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缴存住房公积金等8条由我省探索的试点经验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