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疾控中心发布选口罩提示 并非越贵越好

23.12.2015  19:13

  最近包括合肥在内的多地都出现了雾霾天气,如何防范雾霾对身体健康的伤害?合肥市疾控中心昨日发布警示,提醒市民科学饮食,佩戴口罩,室内通风应避开清晨和傍晚的污染高峰时段,并支招市民如何选购防雾霾口罩。

  开车开启“内循环” 多吃深颜色蔬菜水果

  疾控专家提醒,在雾霾天气里,市民应尽量待在室内,减少出门和室外体育运动,室内通风也应避开清晨和傍晚的污染高峰时段。

  对于车主来说,使用空调时要设置在“内循环”位置以减少室外颗粒物的进入,并关严车门和车窗。

  雾霾对健康的急性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症状、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咽喉痛、头疼、呕吐、心功能障碍、肺功能衰竭,诱发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等。若长期刺激,则会导致眼和呼吸系统慢性炎症,如结膜炎、咽喉炎、气管炎等,甚至可以增加发生肺癌的风险。

  疾控专家建议,雾霾天气中要做到饮食清淡多喝水,多吃富含抗氧化物质、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以及维生素的食物如草莓、黄桃、紫薯、胡萝卜、南瓜、芒果、木瓜、菠菜、苋菜等各类深颜色蔬菜和水果。

  防雾霾口罩并非越贵越厚就越好

  疾控专家介绍说,戴口罩是一种有效的防雾霾方法,外出时佩戴口罩,回家后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口罩才能防雾霾呢?

  专家解释说,一般用棉布口罩不适合防PM2.5。“这类口罩通常只具有保暖的作用,即使‘防霾’布口罩内可插入滤片,但因为滤片面积一般较小,效果不佳。其宣称的防尘是指较大颗粒的灰尘,对于雾霾天气不太适用。”

  一次性医用口罩也不适合防PM2.5。因为一次性医用口罩主要针对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而霾由固体颗粒物、粉尘、微生物等混合体构成,既含有油性颗粒,也含有非油性颗粒,因此医用口罩防霾效果不明显。

  专家建议,防雾霾应选择过滤效果大于95%的口罩(N95/P2/KN95)或者级别更高的口罩。不过口罩不是越贵越好、越厚越好,选用口罩要从正规渠道购买材质密实、质量标准等标注清晰,并与自己脸型大小匹配的N95口罩。佩戴口罩时要保持口罩清洁,当感觉口罩有异味或阻力增加有憋闷感时,应立即更换,因为防霾口罩一般含有静电,清洗后静电消失,会失去防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