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接地气 多路记者齐聚寿县访三夏

03.06.2014  11:12

      火热的五月,麦浪翻滚,机声隆隆,一片麦收繁忙的景象。5月30日,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日报社的多名记者齐聚寿县,和寿县广播电视台的记者一起,接地气,战三夏,走基层,访民情。

      堰口镇鑫磊农机合作社的育秧工厂里,育秧播种流水线正在不停地作业。寿县农机局副局长马敏告诉记者,“寿县有农机合作社41家,全县已建育秧工厂72个,任务育秧7500亩,能完成机插示范面积75万亩”。

      鑫磊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李士友说,现在他的合作社成员发展到150多人,今年午季成立了1个麦收服务队,目前麦收价格65-70元/亩。

      在堰口镇大光社区农民陈如堂家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安徽记者站的记者关切地询问了他家中的近况,这个一直在家务农的农村汉子告诉记者,现在麦收方便了,有收割机麦收就没有一点问题;午季的粮食收入除去农药、化肥、种子的成本,基本上保本,只有秋季才能获利。现在的粮食敞开收购,不存在卖粮难问题。

      安丰塘镇大树村村民徐明正开着自家买的星光收割机在田里忙活。他一边擦着脸上的汗一边回答中央广播电台记者的提问。记者询问了他家的机收面积和当地机收的价格。当问到是否参加过培训时,徐明告诉记者,他每年都要参加2-3次的培训,每次培训要2-3天。徐明说,他一直在外打工,前几天才回来麦收,等田里的活忙完了,再出去接着打工。

      和徐明一样,窑口镇真武村的江俊昌也是一位地道的农民,一直在外打工,刚回来麦收,不过麦收结束后,他不打算出去打工了。“家里离不开,就在附近找点活干干”。他告诉记者。

      多家媒体的记者就这样不停地在农户家中、田间作业现场来回奔波,深入麦收一线,了解寿县的机收价格、旋耕价格、农民需要解决的问题,走基层,访农户,问民情,传民意。(张世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