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铁路转型掘金物流市场 安徽多市建立货运中心

12.06.2015  02:04

首趟"合新欧"货运班列由合肥出发

   中安在线6月11日讯 (通讯员 陆应果 记者 徐晓景) 6月15日,上海铁路局实施货运组织改革满两周年。两年来,长三角铁路构建“大物流”格局,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积极拓展货运市场,简化货运手续,敞开办理货物业务,货运快车常态化高效、顺畅开行,安全运送货物2862万件,计70.5万吨。

  货改从内部突围货运赢得市场

  长期以来,铁路受计划经济条件的束缚,职工滋生了“皇帝女儿不愁嫁”、“坐等货主上门”的思想。陈旧的思维和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动摇了铁路在货运市场的“半壁江山”。

  “前店围绕市场转,后厂围绕前店转。” 2013年6月15日,上海铁路局实施货运改革以来,打破传统的内部生产型组织架构,整合全局25个车务站段、5家直属物流公司与货运、物流相关的业务、人员和资产,在苏浙沪皖组建徐州、蚌埠、合肥、淮南、南京、芜湖、上海、杭州、金华9个货运中心,搭建“前店”业务平台,冲在物流运输市场最前沿,为客户提供“一口价”“一票制”“门到门”全程物流接取送达服务;明确分工,各运输站段作为“后厂”,优化运输组织、提供可靠的运力保障。

  上海铁路局延伸货运营销服务触角,完善货运经营网络,在全局设立49个货运经营部、268个货运站营业室、102个社会营业网点;成立路局受理配送中心和物流调度台,建立合署办公机制,对物流全程业务链实行统一管理,形成了适应物流化发展的生产组织架构。

  “现在网上有了查询系统,能知道货物跑到哪儿了!”推行电子商务货运业务办理全流程服务后,货物运输受理、装车、支付、途中运输、卸车、交付、两端物流服务等过程有了信息记录,货主不再为货运过程追踪、查询和电子领货服务而苦恼。

  货改两年来,上海铁路局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开发长三角快运信息平台、全局物流配送、集装箱管理、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探索货运电商全流程试点,为货物全程追踪和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奠定基础。该局注重物流基础能力建设,对全局物流发展进行规划,全局有25个新建或改建货场开通启用,新开办17个集装箱办理站,11个货场启动“货场办市场”项目。2014年,全局货运设施更新改造投资10.7亿元,同比增长1.61倍,接近2011年至2013年三年投资的总和。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