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专题报道:渔民朱友兰家的第一把钥匙

15.02.2015  08:39

  安徽广播网2月15日讯 (记者:李娜;通讯员:俞登桃) 一把钥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物件,但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渔船上渔民朱友兰一家来说,却并不寻常。在春节前夕她才有了自己家的第一把钥匙。

  2015年2月10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二,再过一天,就是中国传统的小年。这一天,天长市杨村镇小关社区的渔民朱友兰,激动的从天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史学田手里接过一串钥匙。

  年近六旬的朱友兰,在船上生活了58年,这是她第一次在岸上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以前你有没有这么多钥匙?

  “没有,以前手上没有钥匙,(笑声)发了好几把,一个门两把。没想到能上来。

  “今年过年怎么过?

  “上岸过。

  朱友兰的新家距离她的渔船,只有十分钟车程,是一个名叫“湖岸渔家”的漂亮小区。小区里整齐排列着10栋橘红色四层小楼,是天长市委市政府为解决低收入困难渔民家庭而准备的,跟随老人进了小区,右拐的第二栋楼,就是朱友兰的家。

  牵着爱人杨道友的手,老人轻轻打开房门,这是她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新家:房子已经装修完毕,两个房间朝南,橱柜、太阳能热水器、卫生洁具一应俱全,只要再添置一些简单的家居就可以入住了。

  “现在是不是觉得生活舒服了比以前?

  “那当然舒服多了。在这个房子里,不像以前在小船上受罪,走路要都弯着。

  “坚固的砖瓦房,结束了朱友兰一家在水上风雨飘摇的日子,老两口像孩子一般憧憬着自己未来的生活。不用再担心刮风下雨,8岁的小外孙也终于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在岸上接受正常的教育。

  “我这一辈子捕鱼真的搞够了,给他讲过让他好好上学好好读书,捕鱼不能再搞了。

  据了解,像朱友兰一家这样的末代渔民在天长市还有900多户,根据国家渔民上岸政策的安排,天长市采取分散安置、入住保障房、发放住房补贴等方式让渔民“岸上有家”。这次集中发放的200套保障房从开工建设到发放住房只用了四个月时间。天长市渔民上岸安居工程领导办公室副主任陈殿祥:“我们把国家政策严格按政策,也是最大限度的执行政策,让每一户符合政策渔民能上岸。通过他们这一代上岸,下一代以后就能在岸上生存下去,彻底改变他们后期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