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为粉粹法西斯战役扛起大旗

15.08.2015  02:31

    (张跃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

  中国是抗击法西斯最早的国家。然而,在很长一段时期,中国是孤独作战的。其他国家虽然对中国表示同情,但慑于日本法西斯的淫威,投鼠忌器,并没有给予中国实质上的支持。可以说,中国的坚持,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保留了火种,树起了旗帜,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中国是抗击法西斯最为艰苦的国家。在主要的反法西斯国家中,中国是唯一的落后的农业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适值五千年历史上最为艰难的转型期。近代以来的积弱积贫,尚没有得到改观;不平等条约的枷锁还没有挣脱;国家建设刚刚起步,尚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统一政权。此时,日本法西斯以优势的军力,妄图一战而击垮中华民族。可以说,多重困难的叠加,使得中国人民背负的使命格外沉重,赢得胜利的希望格外渺茫。中国人民几乎是以血肉之躯,筑成了抗击日本的万里长城,其艰苦性、悲壮性为世界历史所仅见。

  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独特的面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抗日战争并非一场痛痛快快决出胜负的战争,但抗战的旗帜始终高高伫立,日本法西斯休想让中国人说出“投降”二字。这是耐力的考验,更是意志的考验。日本法西斯的重要理论之一,就是将中国建设成其统治世界的后方基地,所谓的“王道乐土”“东亚新秩序”,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上述理论的延伸。法西斯的梦想没能得逞,对于世界是何等幸运!

  二战之后的国际秩序是建立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基础之上的,但是并没有真实反映各个国家对战争的贡献程度。在抗日战争后期的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遗憾的是,后来的世界历史发展为冷战,二战中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美国和苏联主导了国际格局。在东北亚,美国扶植日本,使日本成为冷战的前哨阵地。显然,对于战后的东北亚,美国对利益的考虑大过了道义的考虑。它相信可以驯服日本,并永久控制日本。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二战后的东北亚秩序是扭曲的,中国因为致力于内部事务而被边缘化了。日本依附于美国,没有道德上的反省,而汲汲于利益的追求。正是在美国的庇护之下,其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后来又向政治、军事大国的方向迈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开始恶化,抗日战争的成果有丢失之虞。

  彰显抗日战争的意义,需要正本清源,深刻认识当今国际秩序所欠缺、所忽略的一些因素,从而使我们有所思考,有所触动。所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中国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纪念活动,正是为了捍卫抗日战争的精神和成果,也捍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精神和成果。

责编:孙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