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百岁抗战老兵黄镇东去世 曾参加淞沪会战(图)

21.01.2015  18:12

此前接受采访时黄镇东老人敬军礼

老人的黄埔同学会50年纪念章及证件

昨日凌晨,距离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还有几个月的时间,100岁抗战老兵黄镇东在合肥南岗镇梁墩村家中去世,这位曾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的抗战英雄,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无疾而终走完传奇一生

去年年中,老人刚刚过完百岁大寿,本报记者来采访老人时,感觉老人的身子骨还行,没想到突然就走了。回忆起前段时间对老人进行采访时的场景,记者觉得似乎还在昨日。

老人的小儿子黄先奎告诉记者:“可能这几天天气忽冷忽热,十几天前我父亲胃口就不大好,每天饭量不是太多,但没有什么大毛病。”黄先奎说,老人是无疾而终,走时没有太大的痛苦。

昨天下午,记者怀着沉重的心情将白色的花圈及挽联,送至老人的灵堂前,代表本报缅怀这位抗日英雄。挽联上书:“镇守淞沪保卫金陵功垂华夏  东征抗日为国而战浩气长存。”这20个字囊括了了老人的一生事迹。

黄镇东家人在整理老人遗物时,找到了一只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生产的军用饭盒,那是老人戎马一生的见证。还有一副对联,是抗战时期驻守大别山区的国民党第七军军长张淦为黄镇东老人写下的,当年张淦听说黄镇东在淞沪战场、南京战场的英勇事迹后,亲笔为其题写:镇国威声守边功勋垂宇宙  东山再举华夏霖雨济苍生。

回忆录记录下烽火岁月

在老人的遗物中,还有一沓他手写的回忆录。回忆录写于不同时期,时间跨度长达10年。据老人家人回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老人就开始写回忆录,直到2006年,回忆录才完成,回忆录凝聚了老人一生的传奇经历。

在回忆录中,黄镇东老人如此介绍当年弃笔从戎的经历:他的祖居在梁墩村,父亲在村里是一个石匠,他一边随父亲学石匠,一边念私塾,后来考入设在合肥的林校读了一个学期。1934年,老人被拉壮丁拉到了安徽省保安处(蔡炳炎时任保安处处长)当兵,之后又被送往黄埔军校进行培训。两年后,黄镇东黄埔十六期毕业后,被分配至蔡炳炎所在的十八军六十七师二〇一旅,在警卫营一连担任少尉排长。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黄镇东随着蔡炳炎将军所在的十八军六十七师二〇一旅参加淞沪战役,防守上海的罗店、月浦一带。在老人的回忆录中,将一次在月浦的偷袭任务描述得非常精彩:“蔡炳炎将军从警卫营中选出两个排包括黄镇东在内的共34名军官和士兵组成敢死队,偷袭驻扎在月浦一个院子内的鬼子。”那次战斗中,敢死队共伤亡6人,但也炸死了不少的鬼子,黄镇东荣立集体一级功被升为中尉排长。

淞沪抗战失利后,黄镇东一路从上海撤退至南京,在南京保卫战的日子里,黄镇东所在部队没有经历南京城东侧与日军的正面交锋,只是把守通往下关码头的要道挹江门。南京城破后,大量中国军队涌入挹江门,希望通过这里撤至江北,1937年12月12日下午,黄镇东所在的警卫营接到了命令,要护送一位“大人物”过江。黄镇东成为护送人员之一,这个人就是当时南京城防司令唐生智。回忆录中详细记录了那段经历:“临行前,宋希濂责问唐生智:‘南京失守,你要负很大的责任。’唐生智说:‘南京失守,是我的责任!’”

抗战后放弃前途回家乡

1945年8月,日军投降。此时的黄镇东已经是合肥警备司令部上尉中队长教官,负责训练新兵。此时的他不仅因为此前在淞沪战场上立下赫赫功劳,得到了长官赏识,并且作为一名黄埔生,前途不可限量。老人在回忆录中如此写道:“多个部队的长官要我留在军中继续效力,告诉我留在军中大有可为。”然而对家乡的思念还是让老人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中。

“蒋介石在抗战刚刚结束时,大量裁撤军队,实行精兵简政政策。我此时借机离开军队,回到家里种地。”这是黄镇东老人在最后一份回忆录中如此轻轻一笔带过。于是,老人回到了离驻地不远的今南岗镇梁墩村的家里,并捡起以前的行当,在村里当起了石匠。

社会各界缅怀英雄逝去

“我爷爷凌晨去世,社会各界很多人都来为他送行,昨天上午蜀山区统战部工作人员早早就来了,合肥市黄埔同学会、合肥市统战部也在下午前来追思老人。”老人孙子黄埔告诉记者。昨日,听闻老人过世,一些曾看望过黄镇东老人的国内关爱老兵群体,也给老人的家人打来电话表示悼念。

黄埔说,他没想到有这么多人想着他爷爷,家里人都感到很欣慰,因为老人生前抗日的功绩人们没有忘记,他也代表家人对这些还记得他爷爷的人表示感谢。

0

编辑:方昌林

资讯标签: 合肥百岁抗战老兵去世 加淞沪会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