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总书记的问候带回家乡”

04.02.2019  20:41

  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陶平和朱宗翠夫妇经营的淮南牛肉汤小吃店。2月3日,夫妻俩从北京回到和县老家,难掩心头兴奋——

  2月3日凌晨1点左右,陶平和朱宗翠夫妇从北京乘坐高铁抵达南京,又改坐汽车,赶回马鞍山市和县历阳镇共义社区的老家。当天,他们早早起床,神采奕奕收拾屋子,旅途劳累似乎都烟消云散,因为在他们心里,装着“特别的高兴事”。  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他们经营的淮南牛肉汤小吃店。  “总书记与我们夫妻俩及顾客热情交流,了解生意怎么样、食材哪里来、味道好不好,并祝我们生意兴隆。  ”陶平兴奋地告诉记者。

  “我们在忙活,一转身竟然看到总书记进来了。心里又惊又喜,说了一声‘习主席好’。  ”2月1日上午11点多,在北京大栅栏街道石头胡同经营淮南牛肉汤店的陶平和爱人朱宗翠正忙着为客人烫牛肉汤、做烧饼,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店中。  “你们好!  ”“来店里几年了?  ”听到总书记和蔼的问候,正在做烧饼的陶平憨笑着向总书记问好。朱宗翠端着一碗刚烫好的飘着蒜香味儿的牛肉汤迎面而出,看到总书记到自家小店给大伙儿拜年,感觉如同做梦一样。朱宗翠笑着邀请总书记在这喝一碗淮南牛肉汤。总书记笑着问多少钱一碗,还特别关注制作牛肉汤、烧饼的原材料。朱宗翠告诉记者,总书记不但关心我们进京务工人员创业收入情况,还关心老百姓食品安全问题,特别询问了制作牛肉汤、烧饼的食材从哪里来。

  陶平姥姥家在淮南,小时候到舅舅家玩,最喜欢喝淮南牛肉汤。1998年,陶平和爱人朱宗翠从老家和县来到北京开餐饮店,最早卖烧饼、肉夹馍,后来又增加了牛肉汤等品种。  “刚去北京时什么都没有,但找了个位置不错的门面。  ”陶平回忆,开始时生意不好,一年只有几万块流水,现在夫妻俩每天六点钟起床,一忙就是一天,每年营业额达三四十万元。

  “牛肉汤、烧饼这些小吃‘食材关’不把好,生意不会做长久。  ”陶平告诉记者,店里的食材都是他自己采购,每一样都精挑细选,小店积累了许多回头客,“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个体经营户也一样。诚信经营、童叟无欺,起早贪黑努力,就能一点点把生意做起来。  ”

  在外打拼20多年,北京安徽两地跑,陶平夫妇见证了两地的发展变化:“城市发展越来越好,经营环境也越来越好。  ”陶平夫妇多年前就办理了北京的居住证、公交卡等,衣食住行都融入当地生活。儿子陶腾飞出生在北京,在北京西城区香厂路小学读完小学,已回到安徽巢湖上初中,女儿在南京工作。

  陶平夫妇忙于生意很少回老家,每年春节回来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这两年,宽阔平坦的马路代替了以前坑洼不平的石子路,交通更便利了。大伙儿有车、有存款,住上好房子。  ”走进陶平家,宽敞的客厅,洁净的墙壁和地砖,洗脸盆、马桶等一应俱全。陶平说,前年花费15万元,把自己的二层小楼给重新装修了。

  陶平所在的和县历阳镇,有许多人在外做生意。陶平说,要趁着春节,把总书记到自家小店的好消息与大家分享。  “过完年回北京,我们要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好家乡美食,为顾客提供放心小吃,让更多的人通过美食了解安徽、向往安徽。  ”(记者  孙玉宝  贾克帅)

[ 编辑:姜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