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改造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17.04.2017  17:00

  当前,合肥产业正经历转型升级的巨大变化,逐步迈向中高端。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技术改造无疑是最有力的驱动器。技术改造,从实际出发,提升企业生产能力;技术改造,以技术进步为前提,让企业更有竞争力;技术改造,立足创新,让产业活力迸发。

  逐年加码,合肥产业的技术改造不断向纵深推进。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去年我市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351.2亿元,同比增长12.1%,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61.2%,完成预期目标进度的103.9%,超序时3.9个百分点。

  强化支持,技改项目可获政策奖补

  加大对技改项目的支持,我市通过大力奖补推动企业技术改造。

  从2010年开始,我市就开展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入库工作,入库的技术改造项目在竣工投产后可享受设备投资奖补。“只要符合条件的均可申请入库。”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共有386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列入合肥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同比增加201个,总投资296.5亿元,同比增长92.8%,呈爆发式增长。

  针对进行智能化改造的项目,我市拿出真金白银给予奖励。去年,我市降低了智能化改造项目的入库门槛,从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降为200万元。同时,提升奖补比例,由设备投资10%的奖补提升到最高20%。对于整条生产线、整车间、整工厂智能化改造项目,分别可享受设备和软件投资12%、15%和20%的奖补。“一降一升”,引导企业从单台套的、局部的技术改造向整条生产线、整车间及至整工厂改造转变,从普通技术改造向智能化改造转变。

  “一降一升”成效显著。据介绍,安利新材料、美亚光电、山克精密工具、同智机电等一批企业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同时将创新成果通过技术改造应用到生产、管理等环节,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产品的升级换代等;长安汽车、美菱股份、通威太阳能、欧鹏巴赫等一批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

  对标诊断,政府买单助企提升技术水平

  以行业领军企业、行业标准等为标杆,通过比照发现不足,从而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生 产效率和竞争力,这是企业技术改造对标诊断的落脚点。

 

  从2015年开始,我市开展企业技术改造对标诊断,由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照企业所属行业的领先技术、行业标杆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为企业开展诊断,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策划技术改造项目,实现精准投资。

  这项服务,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受惠。据了解,去年,合工大智能院、中科院创新院和中科大先研院三家单位中标,为我市72户企业开展了诊断。而且通过一次牵手,企业和专业机构建立了更广泛、更长期的服务,专业机构成为企业发展的导师。“通过对标诊断,不少企业与为其开展诊断的技术团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产学研用合作的良好渠道。”该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