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改造为合肥工业升级提供“加速度”

30.06.2014  16:07
    从“合肥制造”向“合肥智造”华丽转身,合肥工业“升级”正在全面提速。日前,《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推动工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获市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其中提到,到2017年底,我市将滚动实施技术改造重点项目2000项,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5000亿元以上,力争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超过60%。
    打造6个千亿级产业
    当前,技术改造已经成为拉动合肥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据统计,“十一五”以来,我市已累计完成工业投资5733.7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3084.8亿元。同时,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由2006年的45.8%提高到2013年的59.5%。
    为扎实推进存量企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企业内生式增长,《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逐年增加,力争达到60%。形成新型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家电及消费电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光伏及新能源等6个千亿级产业。
    建设国内重要汽车产业基地
    《意见》针对我市14个重点产业明确了技术改造的方向和主要内容,其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涉及4个,培育发展新兴产业6个,改造优化传统产业4个。除打造世界白色家电研发制造中心外,合肥还将力争建成国内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支持和鼓励一批企业进入专用车领域,重点发展消防车、环卫车、医疗车等特种车辆。同时,依托我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契机,围绕制动、信号、控制、内饰等方面,建设交通车辆生产、组装、测试产业基地。
    在新兴产业方面,智能语音或将有更大突破。《意见》提出,将加快开发语音测评、自然语音处理、口语翻译、少数民族语言及方言等语音共性技术,推进针对智能终端、家电、汽车等行业语音技术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打造中国(合肥)国际智能语音产业园。
    为企业技术改造“号脉”支招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将启动实施“企业诊断”计划,由政府出资组织相关行业专家,为重点企业把脉、诊断,引导和帮助其实施对标行动,即以行业龙头、行业标准、节能减排目标、适应市场需求为标杆,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实现产品升级换代,争创“第一”或“唯一”。
    根据计划,到2017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将达2000家以上,其中百亿企业30家;力争打造300家“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培育3000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企业”。
    《意见》还明确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其中包括全面下放技术改造市级备案权限,建立技术改造项目前期支撑审批文件“绿色通道”。同时,还将在市新型工业化政策中设立企业技术改造专项,对列入技术改造项目库的项目,给予设备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