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型农民走俏山村 《安庆日报》

01.04.2015  10:44
        “看,这是合作社的育秧基地。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要开始忙着育秧了,这里流水线上盘、装土、喷水、播种、覆土,再把播好种的秧盘送到旁边的大棚里管理。”3月23日,新仓镇金鸡村村民、奇林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黄小奇来到合作社的工厂化育秧基地查看设备。基地上,一边是厂房内高高垒起的育秧盘,一边是17座钢架育秧大棚,正等待着“育秧订单”。 

        几年前,黄小奇还是个小“生意人”,卖过服装,做过窗帘,收过废品,收购过粮食……就是没种过庄稼。如今,他却与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懂种植技术,会操作各种类型的农机,成了一名技术型农民,被当地人称为“能人”。 

        “收购粮食的过程中,看到家门口因外出务工而抛荒的田地,觉得很可惜,萌生了在土地上干一番事业的想法。从承包村里的几十亩田地开始尝试种植业。”黄小奇说。对于对种庄稼知之不多的黄小奇来说,学习种植技术是关键。于是,有不懂的地方,他就请教家门口有经验的人,参加各种培训班,四处查找资料,慢慢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后来,随着承包土地的增多,遇到了请工难,他又开始尝试机械化种植。他自己边学习边在实践中摸索,学会了操作不同类型的农机,尝到了机械化种植省时、省力、效率高的甜头。2011年,他与周边几个种粮大户共同发起成立了奇林农机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有社员300多人,流转土地2000多亩,拥有轮式拖拉机、水稻插秧机、稻麦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40多台套,及小型农业机械100多台套。合作社不仅经营自有的基地,为社员提供服务,还接受订单为周边农户提供代育、代耕、代种、代收全程机械化服务。去年,该合作社的农机服务面积达3万多亩。 

        有了技术的黄小奇还带动了更多人学习新技术,他说,“这几年,合作社每年都要免费举办农业、农机专业技术培训10场次以上,平均每次参训人员达50多人次。现在,长年在合作社‘上班’的70多人,都是经过培训后的技术工,很吃香呢。” 

        “是技术让我在家门口有了就业岗位。”金鸡村50多岁的村民黄正全高兴地说。黄正全一直在家种田,从赶牛犁田到用手扶耕田机耕田,种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本本分分地过着日子。奇林农机合作社成立后,他参加了合作社的培训班,学会了操作各类农机。于是,他将自家的几亩田地流转给合作社,自己在合作社当起了农机手。“除了土地流转的租金,每年还能挣3、4万元的工资,收入比以前高多了。像我这个年龄,外出务工难找事,要不是懂点技术,哪能在家门口挣到这么多钱?” 

        该镇花园村的村民卢加松既是合作社的股东,又是技术熟练的农机手。2011年,他以机械入股合作社,靠技术成为合作社的“排头兵”。去年,他从合作社领取了“工资+分红”十几万元。 

        有了技术的支撑,合作社的农机作业能力大大提高,在为广大农户提供的优质服务中赢得了声誉,也迎来了一批批“订单”。(摘自:安庆日报 1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