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从卖煤炭到卖管理

23.07.2014  07:34

  面对煤炭市场的巨大波动,皖北煤电集团坚定不移地“走出去”,并在此基础上创新经营模式,依托自身技术、管理、人才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煤矿托管业务,实现从“提供煤炭产品”向“为煤矿提供生产性服务”的转变,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渐形成,转型发展之路日渐清晰。

   由自建自营到托管煤矿,思路转变带来业务突破

  7月12日,打西安往西北方向行车两个小时后,沿着盘山公路继续前行一个小时,进入了宝鸡市麟游县大山深处。一座现代化煤矿映入眼帘,高耸的井架,蓝色的栈桥,飞转的天轮,与四周葱郁的草木,在这片黄土高原上共同构筑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记者此行目的地——陕西永陇能源崔木煤矿到了。这是一家股份制煤矿,是我省皖北煤电集团煤矿托管业务实现综合突破的标志性矿井。

  皖北煤电和崔木煤矿“联姻”始于2013年。当年7月,崔木煤矿发生煤层自燃事故。当地相关方面介入处理,但由于多种原因,灾情仍不断扩大,随时都有瓦斯爆炸的危险。接到麟游县委、县政府发来的紧急函后,皖北煤电集团毅然承担下这一急难险重任务,抢险救灾专家组千里驰援,星夜兼程奔赴崔木煤矿,以最快速度制定了“恢复、探查、封堵、灌浆、控风、监控”十二字抢险救灾方案,科学施救,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抢险任务,赢得了业主和地方政府的信任。8月初,业主方陕西永陇能源公司决定将崔木煤矿托管给皖北煤电。 8月11日,由430人组成的皖北煤电托管团队到达现场正式接管。

  矿区干净整洁,路面黄白标识线横平竖直。煤场处,一边是几十辆卡车排成一列长队等待上货;另一边,满载煤炭的车辆一辆接一辆缓缓驶出。

  “在杜绝轻伤及以上重大事故的前提下,矿井平均日产原煤1万吨以上,5月份累计超过50万吨,创造了该矿单月产量纪录,6月份稳定在50万吨,7月份有望继续保持这个产量! ”来自皖北煤电、现任崔木煤矿矿长孙伟说,按全年满产12个月计算,年产量就是600万吨,单个矿井的产能在整个皖北煤电集团也是数一数二的。

  “思路一变天地宽。别人有煤炭资源,但没有能力运营;我们有能力,但缺少资源。所以,我们抓住机会发展托管业务,促进合作共赢。 ”皖北煤电集团总经理龚乃勤说,以前企业“走出去”主要是购买资源,自建矿井,自己经营或合作经营。现在,发展托管业务也是“走出去”的一种形式,并已成为“扬长避短”的最佳选择。

  据了解,崔木矿托管后,业主方保留经营权,留用大部分员工,皖北煤电拥有安全、生产管理权。

  由业主方按出煤量支付托管费用和全部职工薪酬,皖北煤电无需投入资金。按合同约定,以年产原煤600万吨计算,崔木矿每年为皖北煤电创造利润有望超过1亿元;同时解决了集团减员提效分流的400多名员工安置任务,一年可减少工资性支出4000万元左右。 “过去煤炭形势好的年景,集团挖煤卖煤也没有这样好的效益! ”该集团许多员工如此表示。

   变资本输出为技术、人才、管理输出,新经济增长点逐渐形成

  7月13日下午,是崔木煤矿矿长带队下井检修时间,记者跟随检修队伍来到-598米的井下。沿着主巷道前行近2000米,到达矿井305工作面。

  “嘭——嘭——”尽管下井前就被提醒过,但煤壁突然响起类似炮声的声音,还是让记者感到一惊。

  “不要怕,这就是煤炮声。我们很安全。”孙伟的话让记者吃了一颗“定心丸”。煤炮,是煤层地压显现出来的煤体深部发生错动产生的响声。 “皖北的矿井没有煤炮。我们初来下井听到这个声音时吓得要命,以为是瓦斯爆炸。对煤层地压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隐患,我们费了大力气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治理方法。 ”

  复杂、特殊的地质条件,造成了崔木矿水、火、瓦斯、煤尘、地压等自然灾害“五毒俱全”,这也成为该矿此前难以治理的主要原因。优化工作面设计布局,提前放炮破顶泄压,开展井下设备和技术改造,加强现场管理……接管之后的8个多月,托管团队付出艰辛努力,将皖北煤电创立的一项项煤矿管理技术和方法移植活用到崔木煤矿,成效逐步显现。

  陈国栋,28岁,陕西渭南人,2008年从当地煤校毕业之后就来到崔木煤矿,6年来主要从事安全管理工作。谈起托管前后的变化,他说,以前煤矿管理不规范,大伙走一步看一步,不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心里没着落,也学不到东西。与他同年毕业来此工作的校友当初有120人,后来留下不到40人。 “现在,管理很专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心里很清楚。不但有钱赚,工作更有奔头,自己想学、要学的东西有很多。 ”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