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长三角副中心 合肥市委书记、市长怎么说?
日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合肥市和合肥都市圈被纳入规划范围,合肥更被确定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
6月28日,中央媒体长三角城市群“调结构转方式”专题采访团来到合肥调研。当天下午,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庆军会见了采访团一行。对于未来合肥的发展,吴存荣提出4个定位: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科教基地、全国交通枢纽、先进制造业基地。
合肥:国家战略的双节点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地处江淮之间,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
近年来,合肥主要指标增速保持“两位数”,总量跃上新台阶,“新跨越、进十强”提前基本实现,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5660.3亿元、增长10.5%,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分别居第12、第3位。
近年来,合肥瞄准国际国内前沿和高端,以创新转型升级为导向,突出重点,聚焦发力,加快打造若干个全国性乃至世界级产业集群,努力推动增长动力实现新转换、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长三角副中心:对于合肥的四重意义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第一次将合肥定位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国内陆经济开放高地,要求合肥提升都市区国际化水平,这在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的文件中是空前的。
今年4月底,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明确合肥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合肥市和合肥都市圈被纳入规划范围。国家对合肥的规划,把合肥的战略定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既是难得机遇,更是重大责任。
张庆军表示,被确定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对合肥发展具有四个方面重大意义:
第一,把合肥推向了国际竞技场。过去,衡量合肥城市发展水平,基本上都在国内同类城市中进行比较。现在,国家明确提出提升合肥都市区的国际化水平,这就意味着把合肥推上了国际舞台,让合肥与国际化城市对标,不论在综合实力、产业层次、创新发展等方面,还是在开放程度、服务管理、文明素养等方面,都为合肥确立了更高的新标杆。这就要求合肥在建设都市区中,拿起“国际化”标尺,寻求“国际化”路径,绘就“国际化”宏图。
第二,把合肥推向了全国第一方阵。过去,置于全国大格局,不论是自己还是他人,基本上都把合肥城市发展摆在第二方阵。现在,国家明确把合肥确定为长三角地区与宁杭并列的副中心城市,这就标志着把合肥推向了全国城市发展第一方阵。不论是面向全国发挥引领作用,还是放眼世界提升国际化水平,都对合肥提出了更高的新期待。合肥今后不能再满足于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所处位置,而要与当今中国最发达的长三角城市对标,认准“第一方阵”位置,敢当“第一方阵”角色,勇担“第一方阵”责任。
第三,把合肥推向了对外开放新高地。过去,在全国区域划分中,合肥一直作为中部内陆城市,在对外开放上长期处于“不东不西”的尴尬境地,不仅在重大项目布局上没有显要地位,而且在优惠政策享受上也屡成空白地带。现在,国家明确把合肥划入长三角地区,表明了合肥在区域定位上已被赋予了沿海身份,在标准定位上已被赋予了国际角色。这就要求合肥在建设和发展中,以更大的魄力实施大开放战略,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奋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不断攀升对外开放新高度。
第四,把合肥推向了城市建设新境界。过去,在城市发展上,合肥虽然也强调“世界眼光”,但着力点实际上放在“全国一流、合肥特色”上,侧重于完善区域性功能,全国性特别是国际化色彩比较淡薄。现在,国家明确提出提升合肥都市区国际化水平,这就要求合肥在城市建设中,不仅在视野上、理念上要树立国际化意识,而且在品位上、功能上要增添国际化元素,从而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推上更高的层级。
五大举措:长三角副中心实至名归
张庆军还表示,同为副中心城市,我们与南京、杭州在综合实力、城市功能、开放程度、思想观念等方面还有不小差距。面对差距,我们不回避、不懈怠,正在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使命感,见贤思齐,拉高标杆,奋起直追,加快建设实至名归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
“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速力争“两位数”,总量位次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十强”并力争前移,创新水平全国一流。到2020年,经济总量冲刺10000亿元,财政收入力争16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力争84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5%。
第一,坚持水陆空立体衔接联动发展,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以强化对外通达、促进城际对接、畅通城市交通为重点,加快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形成辐射全省、贯通全国、连接全球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第二,推进创新转型升级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大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打造长三角城市群新兴增长极。
第三,加快空间拓展和战略升级,打造引领区域发展的国际化都市区。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全面提升都市区国际化水平。
第四,实施大开放战略,打造内陆开放合作新高地。坚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构建全方位大开放发展格局。
第五,坚持绿色低碳,打造国家级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以国家级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揽,做好“水”、“山”、“气”、“绿”四篇大文章,全面打造碧水青山绿地蓝天的美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