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孝义”文化的农民乐园

23.01.2015  12:55

  打造“孝义”文化的农民乐园——专访金寨县南溪镇文化站站长吕祥峰

 

  安徽广播网1月22日消息(记者:程华芳) 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门前村农民文化乐园通过老祠堂修缮重建而成,属于典型的“基本型”农民文化乐园省级试点单位,在内容建设上做足传统文化、乡贤文化、民俗文化和礼仪文化等地域文化的文章,以“孝义”特色著称。记者专门采访了金寨县南溪镇文化站站长吕祥峰,请他为您揭开这个“孝义”乐园的“神秘面纱”。

  记者:请问门前村为何成为安徽农民文化乐园首批省级试点村?

  吕祥峰:门前村位于金寨县南溪镇东南部,属于典型的丘陵和高寒山区。全村共35个村民组,932户,3537人,60%的农户依靠农业生产,30%的农户以外出务工为主。这里民风淳朴,乡贤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村民非常重孝重义。2013年7月份,省里开展农民文化乐园首批试点建设,金寨县按照“可进入、可复制、可持续、可推广”的原则,将门前村作为“基本型”农民文化乐园进行试点。

  记者:怎么理解这个“基本型”农民文化乐园?

  吕祥峰:“基本型”农民文化乐园是指通过改造利用现有的场所设施或闲置房屋,在布局上达到“一场两堂三室四墙”的基本要求。门前村农民文化乐园由门前村周家老屋改建而成。周家老屋始建于清朝末年,距今约400年,原为门前村周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修建的宗祠,是一幢极具皖西特色的徽派风格建筑。在征求周氏族人同意的基础上,村里对周家老屋进行维修改造,不仅为农民文化乐园提供了有效载体,而且对濒临倒塌的周家老屋这个古民居建筑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既整合资源、节约建设成本,又使乐园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特色,实现了农村文化资源建设利用1+1〉2的作用。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建成后的门前村农民文化乐园的概况。

  吕祥峰:这个乐园占地面积3850平方米,建筑门面积550平方米,由室外综合文化广场、礼堂、讲堂、图书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室、文化活动室、辅导室和村史村情、民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四个展示墙组成。

  记者:农民文化乐园在内容建设上有什么考虑?

  吕祥峰:农民文化乐园建设的核心是内容建设,只有每个村民都建立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文化乐园才能产生凝聚力。我们始终把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群众主体、农民主角这一理念贯穿全过程,积极进行广泛宣传和征求群众意见。尤其是在乐园建设的展览展示工作中,我们始终注重把弘扬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思想引领、道德教化、礼仪培养和文化熏陶。

  记者:门前村农民文化乐园的内容建设主要突出什么特色?

  吕祥峰:门前村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搜集整合散落于民间、存活在百姓记忆中的文化资源,使之成为农民群众自我教育、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主动教材,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孝义门前”的展览展示主题,彰显文化乐园的生活化、本土化和内在化特质,把文化乐园从物质的外部形态转化为村民观念中的精神和情感要素,使之真正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

  记者:如何在农民文化乐园展示“孝义”文化?

  吕祥峰:在门前村,重孝重义的真人真事很多,例如,柳湾组周世来、曾宪华夫妇,十几年来,孝敬伺候常年瘫痪在床的七旬老父亲和老年痴呆的母亲,喂药、喂饭、擦洗身子,无怨无悔,默默无闻。我们专门从村里搜集了大量体现“孝义”文化的典型事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四墙”进行展示。

  记者:开园之后,如何保证其有效运转?

  吕祥峰:门前村农民文化乐园开园是2014年1月10日正式开园的。开园之后,为进一步加强农民文化乐园管理,确保乐园不仅“建起来”,更要“转起来、活起来、乐起来”,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还对乐园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不定期进行检查。村里还聘用了专职文化宣传员,为群众提供各类服务的同时,还用身边人、身边事积极向村民宣传孝义文化。

  记者:到目前,门前村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吕祥峰:该园开园运营以来,已开展送戏进园2场,观众2600人次,送图书进园3000册以及春节期间群众自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现已成为当地群众开展文体活动、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载体,是农民的文化“乐”园和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