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创新转型升级的“合肥模式”

24.09.2015  13:18

在全国进行的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热潮中,安徽正高举转型发展的旗帜大步前行, 合肥 更是全省的排头兵。去年,现任省委书记、时任省长王学军来肥调研时强调,合肥要进一步树立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努力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排头兵。9月18日至1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动员大会,提出全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提升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省长李锦斌特别关切合肥团,并现场对合肥提出“更高要求”:在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中合肥能充分发挥先进标杆作用,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中率先突破。

昨日,记者从市委外宣办组织的 新闻 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合肥市确立“创新、转型、升级”发展导向,坚持高点站位,强化项目支撑,打造产业集群,抢占产业高端,部分新型产业或确立全国领先优势,或跻身国际前沿之列。

合肥发声

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级新兴产业群

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顺应发展大势、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作为全省经济发展“排头兵”的合肥,近年来,在新型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新能源 汽车 、公共安全、智能语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异军突起,实现爆发式增长,均在全国占据领先位置。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在全省大会上发言,他介绍,合肥将突出产业导向,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为契机,努力打造若干个全国性乃至世界级的产业集群;积极构建创业创新生态体系,敢于“无中生有”、善于“小题大做”;在平台建设上突破,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合肥市市长张庆军认为,在产业变革社会转型升级的当下,合肥的发展不仅要看眼前,更要将眼光着眼在长远寻求突破口。

合肥成果

新兴产业已成全省发展新“引擎”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以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在全省评选的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名单中,合肥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语音四个产业入选,居全省之首。

去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553.9亿元,占全部工业30.2%,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6.3%。今年前8个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428.9亿元、增长24.7%,对工业增长贡献率为53.5%。经过多年来打基础、聚能量,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新型显示、太阳能光伏等产业确立全国领先优势。近年来,合肥先后获批10多项国家级产业基地和试点示范,主要包括:国家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显示和机器人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国家智能语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国家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国家公共安全创新型产业集群等10多项荣誉称号。

量子通信、智能制造等产业技术已走在国际前沿。突出的有,鑫晟8.5代线是全球首条使用金属氧化物技术的高端显示面板生产线;彩虹6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是国内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线;量子通信是全球首家通信安全解决方案及成套量子通信产品供应商,量子通信“京沪干线”成为我国首个量子通信领域的国家级重大工程;科大讯飞在语音合成技术方面居国际领先地位。

合肥启示

完善政策支持抢占新兴产业高端

“京东方6代线项目,按照‘模拟产业投资基金’的模式,一次性拿出30亿元进行战略投资,直接撬动145亿元资金注资该项目。”发改委负责人介绍,在“坚持创新引领推进转型升级”中,合肥探索的多种做法效果显著。

“我们还聚焦政策支持,完善政策体系,出台了推进新型工业化、自主创新、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仅2014年全市‘1+3+5+N’产业政策资金就兑现26.2亿元。对看准的大项目,敢于拿出‘真金白银’,集聚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注重科技创新,抢占产业高端是合肥新型产业兴起的一张“王牌”。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与中科大全面战略合作,创建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已有工程硕士900人入驻,建成和在建的有5大创新平台和33家企业研发平台,新孵化企业110家,注册资本近6亿元。

合肥还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培育形成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居全国第8位。 (记者 李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