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硅谷”打造“创新丛林”:政用产学研一体化

09.09.2014  11:21

  在合肥市大蜀山西麓,一座以“X”为造型的楼宇,在阳光下折射出金色的光辉。这座寓意“探索未知”的建筑,正是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所在地。成立短短两年时间,被称为“江淮硅谷”的中科大先研院通过打造“创新丛林”,成为中西部集聚国内外资源、引领安徽新一轮转型发展的“引爆点”。

   集聚政府、学校、社会各方优势资源,架起创新与创业之间“桥梁”,打破壁垒限制,让技术直接面向市场

  在中科大先研院“未来中心”主楼展示厅内,一尊约20厘米长的“马踏飞燕”模型格外引人注目,这一栩栩如生的雕塑竟是3D打印产品。日前,这款全球首个基于三维打印“框架”技术的3D打印机在合肥上市,产品投入市场不到一周,就已接到200多台订单。这一技术从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再到产品上市,仅用了8个月时间。同是中科大创始创新成果,一盏全球首款采用分布式驱动、节能稳定无频闪的LED灯,也即将安装到上海等城市道路两侧。但鲜为人知的是,由于转化不力,这一国际领先的LED尖端技术,曾长期“深藏”于中科大校园内。

  “3D打印这么快就实现产业化,在以前几乎不可能!”中科大先研院院长助理王兵说,过去政产学研用“各拉各的车”,科技成果转化费时费力,中科大曾有一项成果走了两年多,很多成果没来得及转化就过时了。先研院建立前,中科大科技成果作为国有资产,知识产权属于学校,处置权属于中科院,如果要转化,必须经过申报、审批等一系列程序,800万元以上项目还需财政部审批,转化收益绝大部分属于国家,学校及个人价值体现不明显。中科大先研院的成立、运行,通过深化科技改革,破除了这一体制樊篱,让技术直接面向市场,科技成果在先研院转化,只要在合肥市相关部门备案,就可以自行转化,收益绝大部分甚至99%归研发团队所有,迅速地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并激活了转化积极性。

  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只有成功转化为变革性技术、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由省政府、中科院、中科大、合肥市四方共建的中科大先研院,突破传统大学科研模式,充分利用大学、科研机构的科研实力,丰富的校友资源和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建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架起创新与创业之间“桥梁”。这一平台如同拥有肥沃土壤的花园,在这里科技成果没有后顾之忧,可直接对接人才、项目、基地、企业,众多成果能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上孕育发芽、茁壮成长,为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聚焦重点领域“种大树”,对接优质资源“建森林”,抢占先进技术制高点,并形成良好科技创新生态

  国家级重大工程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建设正如火如荼,其总控中心却设在合肥;未来网络谁主沉浮,未来网络合肥先导试验网在全国率先探索;智能语音点亮“新声活”,中科院智能语音与未来网络研究院将落户合肥……围绕“种大树,建森林”,中科大先研院顺应科技革命潮流,先后建设7个国家级、战略性科技平台,培育出一片充满生机的“创新丛林”。

  “我们将争取5到10年内,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广域量子通信。”量子通信研发团队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说。按照“顶天、立地、聚焦”的原则,中科大先研院将微电子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医疗健康和量子信息等5个领域确定为重点发展方向,并在这5大领域里“种大树”,建设一批国家级、战略性科技创新平台,以抢占先进技术制高点。

  在科技创新生态中,“大树”与“森林”总是相互支撑。在聚焦重点领域“种大树”的同时,先研院对接中科院各研究院所、海内外校友等优质资源“建森林”,先后与中科院各研究院所及微软、英特尔等国际知名企业共建31家活力迸发的联合研发中心,孵化创新企业56家,培育、遴选先进技术项目166个。目前,各类创新单元申报专利136项,开发新产品近40个。

  “一两个研发平台作用可能有限,但几十个平台放在一起,就会凸显集聚效应,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中科大先研院常务副院长陆守香说,就像中央银行为下属机构搭建后方基地一样,先研院“创新丛林”为所有入驻单位提供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很容易形成创新单元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合作,从而激发创新的火花,这些火花很快将在江淮大地上形成燎原之势。

   既引进高端领军人物,又培养工程实用人才,解决“成果转化缺人”困境,保证了创新和转化的源头活水

  “当年在学校做的很多科研项目,在这里可以得到发展。”中科大—龙芯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彭飞坦言。两年前,彭飞从中科大计算机学院完成博士学业,由于在应用领域成绩突出,他希望今后朝这个方向努力,先研院正好为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目前,该实验室以我国自主研发的“龙芯”芯片为基础,在浏览器优化等领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创新驱动发展,说到底要靠人才支撑。过去,大量科技成果“养在深闺人未识”,很大程度上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中科大先研院立足国际平台吸引科研领军人物。“领军人物主要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一要有完整的海外留学经历,拿到博士学位;二要有完整的海外工作经历,在国外科研机构和大学工作过,而非仅仅读个学位或者做个访问学者。”陆守香介绍。两年来,先研院已引进信息、材料、工程等领域科研领军人物和研发骨干约40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近10人。

  为解决“成果转化缺人”的困境,先研院还采用“企业导师+学术导师”的教学模式,直接让研究生参与成果转化全过程,目前已有500名工程类研究生入驻园区。 “今年底,力争创新单元总数达到100家,申请专利数达到200项,在院研究生数量达到1000人。”中科大先研院院长助理陈林表示,先研院将继续探索股权激励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动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