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沃土绽芳华

09.01.2017  15:31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近年来,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紧紧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基层群众,并在实践中汲取营养,提升思想艺术品格,用实际行动和一部部好作品向人民汇报。

  2017年元旦前夕,由省文联主办的“艺术为人民——柳新生水彩画展”在合肥市徽园现代艺术馆开幕。展出的80多幅作品,以独具风格的水彩技法展现了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人文之美。已是耄耋之年的柳新生是我国著名水彩画家。20年前,他扎根皖南查济古村,把画案摆在乡间,把笔触聚焦百姓,潜心探索水彩技法,创作了以“渴望的眼睛”为主题的系列水彩人物画等一大批反映普通百姓生活和火热生产实践的艺术作品。

  柳新生表示:“水彩画是西方的,传到中国来要变成我们中国人的水彩画,画中国的建筑、中国的山、水、村庄、田野,符合中国人的追求。”

  和柳新生一样,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扎根基层土壤、播撒文化种子,努力推出更多有筋骨、有温度、接地气的优秀文艺作品。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省文联随即向全省文艺界发出倡议,开展“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千名文艺家下基层采风创作活动。全省组成老文艺家、舞蹈家、作家、音乐家、戏剧家等20个分队,1500多名文艺家分赴全省市县的乡镇农村、大型矿区、重点工程建设工地以及社区学校。

  在地下600多米的矿井中,艺术家们引吭高歌,为煤矿工人送去欢声笑语;在淮河岸边的农家小院,书法家们挥毫泼墨,给父老乡亲送上新春的祝福;在皖南山区的田间地头,戏曲演员们粉墨登场,给农民朋友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在两个多月里,艺术家们共举办300多场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杂技专场表演,并组织了100多场基层文艺骨干专题培训班,既“送文化”又播撒下文化的“种子”。

  马鞍山市艺术剧院演员汪文婷介绍:“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们要扎根基层,把文艺演出真正的奉献给广大人民群众,为老百姓服务。”

  与群众手拉手、面对面、心连心,才能从群众的生动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2016年3月,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省启动了“金寨红”主题采风创作活动,作家余同友和300多名文艺工作者,分批次走进“红军摇篮、将军故乡”金寨县,感受红色沃土,开掘红色题材。沿着先烈的足迹,余同友在半个月里长途跋涉2000多公里,了解到很多鲜为人知的红军故事,激发了创作灵感。采风一结束,他就很快创作出《鲜花岭的星星》等三篇短篇小说在文学期刊上发表。

  “红色题材很难写好,你不是出身在那个年代,写得肯定很干巴。但你一旦深入下去,你会理解他们当初为什么参加革命,写出的东西才鲜活。”

  2015年11月,“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采风创作成果——吕士民风俗画作品展在北京展出;2016年12月4号,安徽省话剧院深入六安大别山区采风后创作的话剧《天堂里的老师》在合肥首演;近日,安徽作家以深入生活联系点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淮河谣》,被列入中国作协2016年度重点创作项目……随着文艺下基层主题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开展,一批饱含生活温度、体现时代风貌的文艺佳作开始不断涌现。

  为促进下基层活动持久有效开展,2016年,我省出台《中共安徽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倡导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虚心向人民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进行生活的积累和艺术的提炼。”省文联主席吴雪(出录音):采风和创作要结合,同时把我们创作的好的文艺作品送到广大群众中去。最后还要种,不仅我们要下去,还要培养基层的文艺骨干,建立一支扎根基层的文艺队伍。(记者:许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