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02.10.2015  08:40

立足现有,放眼前沿,突出战略思维,充分发挥集聚发展基地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前8个月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4%;到2020年,基地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

抢占先机,掌握主动,才能更好赢得发展、赢得未来。

不久前,在法国图卢兹举行的中法工商峰会闭幕式上,马钢与法方就“高铁轮轴关键技术”使用许可项目正式签约,这意味着未来马钢轨道装备智能化制造将以较强的技术实力登上国际国内舞台。在马鞍山经开区,除马钢外,方圆回转支承、惊天液压智控等40余家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企业云集,一条包括轨道交通装备走行部件研发、制造、服务等较完整的产业链已经形成。我省近日授牌的首批14个基地中,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花”落于此。

此次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创建,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效应,对有效促进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加快马鞍山新型工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鞍山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去年装备制造业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五分之一。

新常态下,结构调整是一个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过程,是经济不得不过的关口。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而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省委、省政府观大势明大局,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1月至8月,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426户,累计实现产值532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就是在原有部署和实际发展的基础上,把若干个分散在链上的产业集中起来,攥紧拳头,使产业集聚基地成为今后推动安徽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省委书记王学军的话语掷地有声。

透过紧锣密鼓的日程表,省委、省政府聚焦新兴产业突破口、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的坚定决心和科学缜密的系统部署清晰可见。 4月,省政府印发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意见。7月,全省正式推出第一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未来5年规划建设重大项目544个、总投资约4000亿元。 9月,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动员大会召开,作出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重大决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被列为十大重点工程之首,到2020年,打造20个左右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基地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1.5万亿元。

  凸显特色,错位发展,培育龙头企业,谋划一批处在产业链高端的大项目好项目

  ——近5年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40%

位于阜阳市太和经开区的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总投资25亿元,规划占地563亩,可同时孵化100多家创新创业企业。目前基地正在培育中的数个创新平台项目,不仅帮助太和开发区拿下了本次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阜阳基地的荣誉,更寄托了太和医药产业未来数年井喷式增长的厚望。 “现实是此岸,目标是彼岸,项目就是到达彼岸的桥梁和船舰。只有项目的落地,千亿产值目标的实现才有抓手和落脚点。”太和县县委书记王玉峰表示,太和医药产业下一步发展最需要的就是高端项目的谋划与落地。

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集中凸显,资源型产业发展空间收窄,优势产业竞争压力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块头不大、集聚度不高……旧动力减弱、新动力不足,动力转换处在关键阶段。

思路决定出路。从2013年我省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确定为全国5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省份之一以来,沿着“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聚—形成基地”思路,我省从点到面,串珠成链,加快推动集聚试点建设,积极促进新型显示、机器人等优势产业集聚发展、高端发展,辐射带动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近5年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约20%,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40%。

“竞争择优、扶优扶强、不搞平衡”,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基地建设要“发挥优势、凸显特色,锁定目标、聚焦突破,错位发展、持续推进”。

牢牢扭住关键,紧紧围绕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加快谋划推进重大项目,不断拉长产业链条。一批具有较高成长性、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纷至沓来。合肥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是合芜蚌新型显示国家区域集聚发展试点的核心区域,基地规划建设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1600亿元。亳州谯城经开区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市场,形成了种植、加工、科研、流通等完整产业链。蚌埠硅基新材料集聚发展基地已形成产业规模全国较大、研发平台国内一流的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具备电子信息显示、光伏玻璃和玻璃新材料三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聚焦资源,统筹推进,打造政策高地,在奋力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闯关夺隘

  ——强化要素保障,今年起每年安排20亿到30亿元,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产业化等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在芜湖市机器人产业基地,埃夫特万台机器人主机、欧凯罗博特机器人有限公司智能服务机器人、中安重工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高速柔性机械手研发产业化、金三氏全自动玻璃堆垛铺纸机器人等一个又一个重点项目的建成,凸显了龙头牵引力。

“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我们全力支持埃夫特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推动精密减速机等关键部件国产化,构建机器人全产业链,目前已经集聚了46家企业,在建项目57个,建成后预计可新增年销售收入100亿元。 ”芜湖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凝聚共识,明确目标,开局起步,现在就是要一招不让、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

“我们将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强度推进的要求,加强分类指导,扭住项目建设,完善考核评估,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加速集聚,进一步做强基地龙头、壮大产业配套,进一步突破核心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加快第一批基地建设。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设立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专项引导资金,自2015年起每年安排20亿到30亿元,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产业化等。省级其他相关专项资金优先向基地倾斜。同时将尽快启动第二批基地评审认定,继续加强与国家部委对接,总结推广新型显示、机器人国家级试点基地建设经验,争取更多基地列入国家试点。

在政府层面,市县是基地建设主体,须担负起规划、建设、管理等责任;在市场层面,企业是主体,须担起投资、技术研发、产业发展等主体责任。 “政府和园区主要是运用负面清单进行管理,既要靠服务放活企业,又要通过有效监管确保基地按照规划的定位和目标建设。 ”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动员大会明确。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必须依靠创新驱动产业基地建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要突破制约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支持创新、人才培养激励等体制机制障碍。 ”省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并不断完善产业发展、财税支持、要素保障等支持政策,努力打造政策高地。

原标题:皖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