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崛起“主心骨”——我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系列述评之二

27.10.2016  20:04

  贯彻“二十字”好干部标准,不唯票、不唯分、不唯GDP、不唯年龄……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推动干部交流轮岗,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一系列干部制度改革创新,激发干部人才干事创新创业的热情与干劲。

  为政之要,在于得人;发展之要,在于用人。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省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和廉洁过硬的领导班子和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锻造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列列“动车组”,为打造创新型“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注入澎湃动力。

  班子选优配强,让“火车头”更有带动力

  红星村,太湖县67个精准脱贫村之一。这个村子地处山坳子,交通闭塞、资源匮乏。

  “我至今忘不了刚到红星村时,眼前那破败不堪的路,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在太湖县小池镇红星村村部,说起两年前的场景,汤中营记忆犹新。那时,他刚被省委组织部选派到红星村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到村后不久,汤中营提出“红星梦”概念,要实现村里生产发展、生活和谐、环境优美。“当时被看成笑话,说这么个小村子还能搞出啥‘梦’。”如今聊起这件事,汤中营充满底气。两年来,他突出抓好党建扶贫、产业扶贫,先后争取1400多万元的资金,修路、挖塘,整治村环境,建村民广场,并打造了猕猴桃、苗木花卉、高山蔬菜等四大板块产业,“两年来的发展,相当于以前至少十年。 ”不少村民感慨地说。“红星梦”的美好前景,实实在在摆在他们面前。今年,红星村党总支被安庆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 ”我省持续用力,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让“火车头”更有带动力。 2001年以来,我省连续15年从党政机关选派了共2万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贫困村、难点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或书记,有力地改变了村容村貌,筑牢了基层堡垒,凝聚了党心民心,被中组部评为“十佳地方特色工作”。

  2008年以来,我省先后分8批、选聘了1万余名大学生村官,到村担任村书记或主任助理,为千里沃野注入生机活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年轻后备干部。

  几年来,我省还从机关和街道选派1268名干部到社区任职,选派3236名干部到社区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向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分2批集中选派2.7万多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帮扶3.6万多个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

  “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换出好面貌。 ”去年以来,我省启动集中换届工作。目前,全省已圆满顺利完成15417个村、2411个社区“两委”和1245个乡镇、105个县区、16个省辖市的党委换届工作,实现了既定目标,凝聚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充分认可。

  “基层导向”优结构,让优秀人才沉到基层

  走出校门,进入“农门”,成为肥东县元疃镇塘西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后,曹铮扎根基层,艰苦创业,带动村民致富,受到群众肯定。让他意外又喜悦的是,在今年3月的镇党委换届中,他当选为镇党委委员。

  来源单一、渠道狭窄,是选拔乡镇领导班子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在今年的乡镇党委换届中,我省落实政策规定,打破身份界限,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从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中择优选拔,优化了乡镇领导班子结构。不少乡镇党委书记对此大为欢迎,“既为乡镇领导班子注入了新鲜血液,也拓展了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基层人员的发展空间,有力激发了优秀年轻人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良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行伍”。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注重基层、注重实践、注重能力的用人导向日益鲜明。各地坚持在一线培养锤炼干部,让干部在实践中全面成长,形成“让机关干部从基层来,让优秀人才到基层去”的良好局面。

  社会是最好的学校,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多年来,我省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到基层或生产一线任职,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以了解基层情况,提升驾驭复杂局面、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更在直接地接近百姓、了解民众诉求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解决公务员一次分配、一岗终身制带来的弊端,有助于提升干部工作效能、优化工作作风。合肥市率先在全国通过地方立法形式,实现公务员交流轮岗的法制化、常态化。以培养复合型人才、盘活队伍资源、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为目标,各地各单位积极推行干部交流轮岗。目前,全省16个省辖市均实施较大规模公务员跨系统跨部门交流,大多数省直单位组织开展了公务员轮岗。

  用“好干部标准”选人,拨正用人风向标

  选人用人,规范“一把手”用人权是关键。去年,合肥市出台办法,前移关口,加强对“一把手”用人行为的直接监督。

  “市委组织部派员列席有关单位研究干部工作会议,重点列席9个县(市、区)和6个市直部门。 ”合肥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选任职位职数、人选资格条件、干部档案及征求意见”等6个方面27个风险点,被列为着重审核内容。

  用人导向有着“蝴蝶效应”。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我省切实把好资格关、程序关、考察关、监督关,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既选出能干事、肯干事、会干事的人,又防止“带病提拔”“瘸腿上岗”,持续优化用人环境和从政环境。

  提拔干部,首先查看“特别档案”,现已成为宿州干部任用的一个前置程序。为规范动议程序,从源头把关设防,宿州市建立“特别档案”制度,发挥干部监督联席会议作用,及时收集负面信息,结合干部考核数据库,建立“特别档案”。

  “动议干部时,首先查阅‘特别档案’,发现问题的及时终止。 ”宿州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先后有8人在动议阶段就直接被排除在组织视野之外,避免刚提拔就被查处的现象,有效维护了干部工作的严肃性。

  “带病提拔”、跑官要官等问题,不仅危害政治生态,而且贻误一方发展。各地积极创新,构建制度防范体系,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突击提拔、任人唯亲等现象,旗帜鲜明地进行整治。

  织密干部监督网,筑牢用权防火墙

  着眼改变组织部门“单打独斗”的境况,芜湖市探索同纪检、审计、巡察、编制、公安等部门间的协作机制,通过“借力”,形成多部门密切配合。2014年以来,根据纪委对拟提拔干部个人情况回复,暂缓任用4人,取消考察对象资格3人。

  针对干部监督信息来源渠道狭窄、内容零散、线索不具体甚至问题未及时掌握等现状,各地健全机制,拓展监督主体,建立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整合纪检、监察、审计等各方资源,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干部各方面情况,为从严监督管理干部打下基础。

  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坚持时时严、处处严、事事严,将从严监督融入干部日常教育管理之中,真正做到干部随从严管理监督成长、从严管理监督伴干部一生。

  着眼抓早、抓小、抓预防,我省创新方式,多措并举,加强对干部日常管理监督,防患于未然。我省先后组织3.3万多名处级以上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共核查1.93万余人。加大提醒、函询和诫勉力度,对省管干部开展提醒谈话61人次、函询43人次、诫勉2人,对1633卷省管干部档案进行专项审核。

  “您好,这里是省委组织部12380专用举报电话……”如今,一旦发现在选人用人等方面有违法违纪的现象,群众只需拿起电话拨通12380,意见就可直达“监督中心”。

  让干部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我省不断健全干部监督机制,拓宽信息渠道,构筑起了立体式监督网络,实现从“事后惩治”转为“事前防范”。目前,全省已普遍建立12380举报平台,形成信件、电话、网络、短信“四位一体”举报受理体系,群众监督举报渠道进一步畅通。十八大以来,共受理信访举报108726件,查核661件,查实78件,处理相关责任人50人。

  去年,我省还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对具有“落实从严治党责任不力、抓作风建设不力、在行政活动中滥用职权”等情形者,将实行问责。

  “问责方式包括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省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此举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作者:黄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