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建大】新安晚报报道我校学生王辉专注拍摄传统艺术

20.10.2014  12:19

本网讯  10月11日,校园网以《王辉:艺术“行学”者》为题,对我校艺术学院学生王辉进行报道。消息引来社会媒体关注,《新安晚报》记者来校采访王辉,并发文《大三“艺术哥”专拍传统艺术》,对王辉专注拍摄传统艺术进行报道。

大三“艺术哥”专拍传统艺术

他的脚底时常沾满泥土,因为一放假,他就跑到田间地头或古朴村落,将镜头对准传统艺术。泥塑、陶瓷、皮影、徽建筑……他的脚步走遍大半个中国,自费拍摄了3000多张照片,主题都是与传统艺术相关的人和实物。他不是什么大师,而是一个普通大学生。他叫王辉,今年21岁,在安徽建筑大学艺术学院上大三。

王辉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作品。

镜头对准传统艺术

王辉是苏州人,他最典型的两大特征,一是头上扎个小辫儿,二是相机不离身。他从小就对摄影感兴趣,不过开始把镜头对准传统艺术,缘起于高中时的一次西藏之旅。

  “西藏的古老和神秘对我充满吸引力,所以高中时候曾一个人带上相机来到西藏。”王辉说,那里古老的文明让他震撼。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他曾和一名唐卡画师约好,连续数周每天用10分钟拍摄他的绘画过程。

上大学后,王辉对传统艺术的关注渐增。五一、国庆、寒暑假,甚至周末他都到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或古朴的村庄寻访传统文化艺术。大一大二两年时间里,他的脚步几乎走遍大半个中国,拍摄了3000多张传统艺术方面的照片。

自己成立了工作室

王辉说,走过很多地方,他既为我国传统文化感到骄傲,又为这些文化瑰宝的保护和传承忧心。“好些个古村落我都去过不止一次。”王辉说,徽派建筑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瑰宝,但是他在古徽州看到一些破损古建得不到保护,感到很痛心,“说是徽派建筑,但上面到处挂着空调外机、房顶放着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变味了。还有些古建老百姓没有条件修复,就任其损毁。

王辉的母亲是一位医生,父亲从商,家庭情况还算宽裕。不过他说,只有大一那年出游的费用来自父母,后来他在学校创立了视觉艺术工作室,大二之后自己出游的费用,都靠给别人做设计或拍照片的收入支撑。

因为王辉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有同学称呼他为“艺术哥”。不过这位“艺术哥”其实还是一位学霸,学习成绩一直在年级里名列前茅,曾获2013年度“校长奖学金”、还连续四次获得一等奖学金。记者了解到,课余时间他还积极参加全国和省级的各类竞赛,并2次获得省级个人奖励。(2014年10月20日 新安晚报  张云 本报记者 钟虹/文 马杨/图)

链接:http://xawb.epaper.ahwang.cn/html/2014-10/20/content_31249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