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合金纳米团簇研究取得新进展

28.08.2015  14:56
 

本网讯 (通讯员 张玲)8月14日 Science 杂志 新创子刊 Science Advances 发表了题为《Total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Surface Doping Ag 46 Au 24 (SR) 32 ](BPh 4 ) 2 Nanocluster and its Structure-related Catalytic Property》(Sci. Adv. 2015;1:e1500441)的研究论文,展示了安徽大学先进材料原子工程研究中心关于合金纳米团簇研究的最新进展,该中心的博士研究生汪恕欣和硕士研究生金山为本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

对簇合物的研究已成为介于化学与物理学之间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并与其他许多学科密切相关, 日益受到国际上的重视。其中,多核金属簇合物由于其多变的结构和各种潜在应用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引进领军人才团队等项目的支持下,我校先进材料的原子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进一步凝练方向,围绕金、银等贵金属纳米团簇的合成、性质与应用开展研究,通过巧妙设计、可控合成,先后成功获得了Au 18 (C 6 H 11 S) 14 Angew. Chem. Int. Ed. 2015,54,3145)、Au 24 (SeC 6 H 5 ) 20 J. Am. Chem. Soc. 2014, 136, 2963)、Au 36 (SCH 2 Ph- t Bu) 8 Cl 2 J. Am. Chem. Soc. 2015, 137, ASAP)、 [Au 60 Se 2 (PPh 3 ) 10 (SePh) 15 ] + Angew. Chem. Int. Ed. 2015,54, 8430)、 [Ag 62 S 12 (SBu t ) 32 ] 2+ J. Am. Chem. Soc. 2014, 136, 15559)的晶体结构,发现Au 60 具有明显的光限幅效应,有可作为激光防护材料开发的潜景,应用超快光谱解释了Ag 62 的荧光起源。发展了有机金属交换合成合金团簇的方法( J. Am. Chem. Soc. 2015, 137, 4018),合成了具有强荧光的合金团簇 Ag x Au 25-x 并将其成功应用于细胞成像( 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2376)。在本工作中,研究人员首次报道具有确定结构的最大金银合金团簇[Ag 46 Au 24 (SR) 32 ](BPh 4 ) 2 。该晶体结构具有多重核壳结构,具有多个活性位点。在对结构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了目前几种合金团簇的催化性能,进一步揭示了结构对催化性质的影响。该工作为设计高选择性、高催化效率的合金纳米团簇提供了新的思路。